首页> 中文学位 >街道边缘空间模式研究——寻找富有魅力的街道空间元素的构成模式
【6h】

街道边缘空间模式研究——寻找富有魅力的街道空间元素的构成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1章引言

第2章街道边缘空间与城市生活

第3章街道边缘空间质量的评价标准

第4章街道边缘空间构成元素的模式分析和相关案例

4.1调研范围和调研方法

4.2街道边缘空间构成元素的模式分析

4.2.1各种控制线与随之而成的街道空间

4.2.2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的边界

4.2.3人行道的适宜宽度

4.2.4小汽车停放与停车场、停车库出入口

4.2.5自行车停放

4.2.6绿化

4.2.7坐凳

4.2.8小商业设施

4.2.9公交车站

4.2.10过街设施

4.2.11铺地

4.2.12街具设施带

4.2.13公厕

4.2.14阳光

4.2.15人车混行街区

4.2.16高架路下的街道

4.3几个思考问题

第5章结论归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南京西路及与南京西路相交的周边道路案例分析

附录B淮海中路及与淮海中路相交的周边道路案例分析

B.1淮海中路

B.2与淮海中路相交的周边道路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街道边缘空间是指,从人行道路缘石到建筑外墙之间这一狭长的空间地带,它包括了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属于建筑的私有空间两个部分。这里是街道生活的主要发生地,展现着城市的魅力和生机。 然而在城市美化运动盛行的今天,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建筑立面的整改,重视的是视觉上的美观,恰恰忽略了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发生场所——街道边缘空间。由于所有权、管理、规划和设计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一地带的城市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论文通过对上海的主要城市区域街道的实地调研考察,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几条有代表性的重要商业街案例,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街道边缘空间构成元素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以人的活动需求为主要标准对这些模式进行了优劣判评,找出了会给街道带来生机的好的模式和会扼杀街道生活的坏的模式。论文研究的街道空间构成元素包括:各类控制线特别是建筑红线、宽度适宜的人行道、汽车与自行车的停放场地及出入口、绿化、围墙、坐凳、小商业设施、公交车站、街具设施、过街设施、公厕、铺地和阳光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其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所以论文在模式构成分析的同时也查找了这些模式的根源,研究了它们到底是怎样综合地影响着街道,并从事物的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寻求理想的解决方案。 希望能通过这一研究,在新的城市区域的建设中使用能给街道到来生机活力的好的模式,避免会对街道空间产生负面影响的不良模式,并且能通过对某些街道元素模式的调整来改善已有的不良街道空间,来全方位地、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