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气郁结证人群体表分区红外热图表征研究附: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概述
【6h】

肝气郁结证人群体表分区红外热图表征研究附: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概述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引言

1研究对象

1.1受试者来源

1.2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排除标准

1.5剔除、脱落标准

1.6脱落病例的记录

2方法与设计

2.1样本量的估算

2.2分组

2.3盲法设计

2.4对照方法

2.5技术路线

2.6红外热图采集方法

2.7观察指标

2.8 数据分析

2.9质量控制

3研究结果

3.1病例完成情况

3.2基线资料分析

3.3三焦分区红外热图分析

3.4解剖分区红外热图分析

3.5经络红外热图分析

3.6红外热图特异性分析

3.7 安全性分析

4讨论

4.1中医藏象学说中“象”的现代研究

4.2 肝藏象的研究概况

4.3研究结果及分析

4.4三种热图判读方法的选择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Child-Pugh改良分级表

附件二:红外热成像摄图体位标准

综述: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概述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基于中医藏象学理论,运用不同人体定位方法,观察和分析肝气郁结证亚健康者、肝硬化患者体表皮肤不同分区红外热图表征,为客观判读肝气郁结证人群异常红外热图特征提供数字化依据。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96例,设试验组两组,分别为亚健康组和疾病组,设健康组为对照组,病例均来自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亚健康中心及消化科。应用DH-2010-B型短焦距非制冷远红外热像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测,规范采集受试者正面、背面、侧面及局部定位图像信息,通过体表三焦分区法、解剖分区法、经络角度定位法将受试者红外热图划分成若干个小的观察区域,选择上述区域的平均温度、温差、平均温差、总体符合率作为观察指标,最后进行数据分析(SPSS21.0),表观肝气郁结证人群红外热图分布特征,以期为中医证型的判定提供科学、可视、数字化依据。
  结果:
  1、基线分析:共纳入受试者共96例,其中剔除5例,亚健康组脱落1例,完成90例红外热图的采集。三组病例性别、年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通过三焦分区法划分的上焦、中焦、下焦3个区域红外热图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中焦区域红外热图有差异,其中亚健康组中焦均温为34.67±3.05,疾病组中焦均温34.59±3.38,均比健康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通过解剖分区法划分的正面、侧面、背面共16个区域红外热图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左胁、右胁、胃脘、左、右侧胁区域红外热图有差异。亚健康组右侧胁温度最高,其均温为37.62±1.82,其次为左侧胁、左胁、右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小腹区域平均温度为33.92±1.71,较健康组为最低,其次为左少腹、大腹、右少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通过经络角度红外热图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有一定的特征性。具体表现为亚健康足阳明胃经均差为0.91±0.21,较正面平均温度高,疾病组足太阴脾经均差为-0.59±0.36,较正面平均温度低,足少阴肾经均差-1.02±0.17,较躯干正面平均温度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厥阴肝经温度由亚健康的高温态变为疾病状态的低温态。试验组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论:
  1、肝气郁结证人群特征性温带定位在中焦区域,具体解剖分区在左胁、右胁、胃脘、左侧胁、右侧胁。经络定位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试验组间温带位置存在定位差异。
  2、肝气郁结证人群亚健康组热图以热性分布为主,疾病组以寒热并列为主,呈现上热下寒的分布形式。表明肝气郁结证试验组间存在温带属性差异。
  3、肝气郁结证人群红外热图定位和温带属性指标符合率,亚健康组符合率达42%,疾病组符合率达59%。可为判读中医证型的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