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黄连种子后熟生理特性的种子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6h】

基于黄连种子后熟生理特性的种子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不同类型种子特性的研究

1.2种子的脱水耐性研究

1.3种子的休眠

1.4种子的贮藏和保存

1.5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黄连种子后熟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2.1材料与仪器

2.2实验方法

2.3 数据分析

2.4结果与分析

2.5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后熟黄连种子脱水耐性的研究

3.1不同脱水方法对黄连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

3.2不同温度下快速脱水对黄连种子脱水耐性的影响

3.3快速脱水对黄连种子的生理特性影响

第四章 黄连种子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4.1未后熟黄连种子的保存研究

4.2后熟黄连种子的保存研究

第五章 黄连种子质量的初步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2实验方法

5.3结果与分析

5.4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黄连种子休眠生理生化的研究

6.2后熟黄连种子脱水耐性的研究

6.3黄连种子保存技术的初步研究

6.4黄连种子质量的初步研究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声明

展开▼

摘要

因物种的生态适应及进化等因素,植物形成了不同的种子类型。其中,顽拗性种子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顽拗性种子的采收与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黄连种子由于种子后熟,生长年限不同等因素,对黄连种子的品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还与种子的保存密切相关。因此,阐明黄连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种子后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脱水耐性等问题,有助于评价不同产地及不同生长年限黄连种子的质量,为黄连种子的保存提供可靠依据,并为黄连药材的生产奠定科学的实验依据。为此,本实验对黄连的种子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黄连种子休眠生理生化研究:通过对比黄连种子在恒温层积与变温层积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变化、抗氧化酶系统中 SOD、POD、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层积方法下,种子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的含量均呈波浪式的增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在整个层积过程中含量呈动态平衡;而丙二醛的含量呈波浪式的增长。种子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中SOD、CAT的活性与丙二醛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也呈现波浪式的增长;而POD的活性则在变温层积开始时逐渐增强,与恒温层积处理形成差异。实验证明,各物质之间共同作用促进休眠的打破,变温层积更有利于打破休眠。
  黄连种子的脱水耐性研究:对黄连种子脱水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种子在快速干燥(30℃烘箱干燥)下比慢速干燥(硅胶干燥、饱和氯化锂溶液干燥)下其发芽率及生活力保持更好;通过对比不同干燥温度下种子的活力变化得到种子的最低安全含水量为16.50(±0.5)%;在60℃干燥条件下,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了小幅度的增加,丙二醛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降低,而SOD、POD活性增强,有利于清除自由基,保持种子活力;以含水量为21.68(±0.5)%为后熟黄连种子的安全含水量。
  黄连种子的保存研究:对未后熟的不同含水量的黄连种子采用液氮保存36h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种子内抗氧化酶系统活性降低,且由于种子不能萌发,缺乏其他的能有效的检测胚休眠种子活力的手段,因此本次实验仅作参考。将含水量为21.68(±0.5)%的后熟黄连种子采用4℃低温保存三月后,发芽率及生活力仅保持在38%左右,说明种子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劣变。
  黄连种子的质量评价:对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重庆、陕西等地的黄连种子共21批样品进行了千粒重、净度、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及电导率的测定,并对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及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进行了K类中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批黄连种子之间各项测定均有一定的差异,K类中心聚类分析后根据得到的指标的中心值将黄连种子的质量等级标准划分为三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