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
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

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1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会议文集: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对控制性超排卵周期卵泡膜及子宫内膜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6例因输卵管因素行IVF-ET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药+控制性超排组,n=33)和对照组(控制性超排组,n=33).借助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检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卵泡膜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泡膜与子宫内膜血流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实验组HCG日卵泡膜RI及子宫内膜PI、RI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1,0.05).结论:二至天癸颗粒改善控制性超排卵周期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能与增加卵泡膜及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有关.
  • 摘要:目的:通过整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以补益脾肾兼用疏筋活血通络之法,达到培补固元,使病人达到自身修复,治愈疾病的目的.此法既为患者解除痛苦,又降低大量医疗费用及因手术而产生的后遗症.方法:采用整骨推拿、手法复位术(定点复位法、定点旋牵复位法、旋转复位法等)、颈椎牵引法及结合中药内服法,对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治疗观察.结果:整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脾肾两亏型、腑浊内阻型)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低风险性,可重复性等优点.总有效率为95.83%;随访12-24个月未再复发.结论:整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颈椎病(脊髓型—脾肾两亏型)的临床疗效分析,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价、进一步验证此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越性.确定其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据可依,验证其法的治疗效果,整骨复位的角度、力度、方向,证明此法安全有效便于推广.
  •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的病人按1.5∶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对照组.中医组辨证治疗,西药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治疗.疗程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中医症候评分和NIH-CPSI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最大尿流率、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和卵磷脂小体数.结果: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评分及各分项评分、NIH-CPSI评分及各分项评分均显著下降,尿流率升高、EPS中白细胞数下降、卵磷脂小体含量增加,各项指标组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疗效比较,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对刘弼臣教授治疗Tourette征的方药熄风静宁冲剂进行研究与评价.方法:用动物模型评价熄风静宁冲剂的临床前药效,并通过文献检索评价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熄风静宁冲剂可显著减少苯丙胺引发的小鼠自主活动增多、减少阿朴吗啡引起的小鼠攀爬时间延长、能显著抑制阿朴吗啡引起的大鼠定型活动、对抗黑质损毁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并能减少5-羟色胺酸引发的小鼠甩头次数,提高定型活动模型大鼠脑纹状体内HVA的含量(P<0.01),临床研究提示熄风静宁冲剂对Tourette征患儿的抽动及其它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并对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分泌存在影响.结论:熄风静宁冲剂对Tourette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提取物(CXE)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寿命实验设对照组和4个用药组,浓度依次为:12.5、25、50、100 mg/L,观察CXE对线虫平均寿命、最大寿命的影响;选用延寿效果最佳浓度25mg/L CXE培养线虫10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对照组和用药组衰老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 mg/L CXE均能显著延长线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15.7%、9.1%、6.2%,P<0.01)和最大寿命(分别为15.0%、6.8%、6.6%,P<0.01);用药组hsp-70、skn-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akt-2、tub-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川芎提取物能明显延长线虫寿命,其机制与调控Insulin/IGF-1信号通路、限食通路部分基因表达有关.
  • 摘要:本研究以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基源化州柚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化州柚CHS基因编码区全长1176bp,编码391个氨基酸残基,与同样来源于柑橘属的CHS基因序列同源性高于98%,与其它科植物CHS基因同源性也达到70%以上,且化州柚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CHS家族的全部4个保守序列.
  • 摘要:本文从含马兜铃酸中药和鱼腥草注射液等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原因,探讨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对不良反应发生及预防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能轻视也不可夸大.强调了中药不良反应的可防可控性,通过正确认识,客观的调查和科学的研究,以及加强中药毒性与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的降低中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 摘要:乌头类药材为各民族医的常用药材,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特色的炮制技术,本文概述了不同民族医在使用川乌、草乌、附子、铁棒锤和雪上一枝蒿等药材时所采用的炮制方法,为民族医药经验传承和临床上选用不同炮制品入药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对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传统水解提取法和双相水解提取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薯蓣皂苷元为指标,优化薯蓣皂苷元的两种提取方案.结果:在各自最佳提取下条件,传统水解和双相水解法薯蓣皂苷元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0.6899、0.7689 mg·g-1.结论:双相水解提取法对薯蓣皂苷元提取率相对较高,且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优点.
  • 摘要:半夏为常用的有毒中药之一.本文运用常规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生半夏块茎的内茎和外表皮进行了分析.一维红外光谱上,发现半夏块茎的内茎具有明显的淀粉特征峰1647、1240、1155、1080、1019、930、857、764、708、576和526 cm-1,而茎皮具有草酸钙尖锐的指纹特征峰1617、1322、781和518 cm-1以及油脂类成分的特征峰2922、2853、1739和1513 cm-1.结合二阶导数谱分析发现,半夏内茎和茎皮均含有草酸钙、淀粉和油脂类成分,只是其含量各不相同.分析其二维同步相光谱发现,半夏内茎和茎皮的相关峰在820~1710及2835~2945 cm-1波段差异更加明显,其自动峰及峰簇特征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判断.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可对中药材半夏块茎不同部位的主体成分进行分析判断;该方法直接、快速、有效,为中药材半夏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 摘要:目的:研究三七种子不同贮存条件下活力变化情况,了解三七种子的生理特性、为生产中三七种子保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TC法测定不同温度保存种子的活力,同定期分析水分含量、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三七种子在后熟期间的活力变化因贮藏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室温层积较其它贮藏条件更适合保持三七种子在后熟期间的种子活力.
  • 摘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模式,针对各研究模式不足之处进行了评述,提出适宜于中医药特点的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模式,预测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 摘要:采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分析(2D Correlation Analysis),对野生与栽培黄芩进行了三级鉴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与栽培黄芩的红外光谱十分相似,但通过具有更高分辨能力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可以对野生与栽培黄芩进行良好的区分.总苷提取物的一维谱图显示不同样品在1615cm-1、1585cm-1、1450cm-1(苯环骨架振动)和1658cm-1(=C-O)附近均有特征吸收,二阶导数谱图给出在1656cm-1(黄酮的C=O)附近有特征峰,推测共有的成分为酚苷类化合物.可见红外光谱宏观指纹技术可提供大量整体信息,能够较准确的把握黄芩的整体质量.
  • 摘要: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受到环境胁迫的影响已被广泛认识.而道地药材是长期适应逆境的产物,环境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逆境效应”.本文通过介绍氧化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自身抵抗和适应氧化胁迫的调控机制,分析了道地药材与植物氧化胁迫的相关性,认为药用植物的氧化胁迫机制是环境变化影响有效成分及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对药用植物的轻度和重度氧化胁迫机理进行研究,可以为依据道地药材特征,选择药材适宜种植地区、制定药材规范化栽培管理措施、进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指导,并为以后通过研究氧化胁迫揭示道地药材形成打下基础.
  • 摘要:作为优秀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维吾尔医药学已有2500年的历史.它诞生于雪山、沙漠、草原、绿洲,是维吾尔族在长期生活、生产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取了中医药、阿拉伯医药、古希腊医药、印度医药的成就,形成了包括物质辨证、四津体液、气质学说、体液学说为代表的独特医药理论体系,她与藏、蒙、苗医药并称祖国四大民族药理论体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维吾尔医药学在治疗白癜风、皮肤病、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疗效.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医药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维吾尔医药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维药产业的发展壮大困难重重.以下就维吾尔医药学发展的一些问题略陈管见.
  •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明确麻黄中有效成分为目的,探讨麻黄及其主要成分的Alkaloid、Alkaloid包含的L-ephedrine对上述相同模型(STZ糖尿病小鼠)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模型,进行药理活性试验。结果:揭示了麻黄的Alkaloid及L-ephedrine对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L-ephedrine是麻黄的高血糖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根据组织学的进一步探讨,麻黄提取物,Alkaloid及L-ephedrine能促进由于STZ而致的变性胰岛的再生,由aldehyde-fuchsin染色而确认出现的胰岛内的B细胞的增加.揭示了麻黄及其成分对高血糖抑制作用机制之一是:由于麻黄及其成分促进了变性胰岛的再生,推测通过此机制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而改善了糖尿病的各种症状.
  • 摘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即对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 摘要: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正逐年升高,成为日益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杀手.提高肺癌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21世纪我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发病率80%左右,放化疗敏感性欠佳,远期生存率低是肺癌临床研究的重点.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既往的临床研究由于缺少充分可信的循证医学的证据,使之无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在总结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对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 摘要:针灸临床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临床上辨证论治体系僵化的套用了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代替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虽然针灸与中药的治疗目标相同,但是治疗方法与治疗途径不同,故辨证论治体系不同.针灸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不同于中医内科的理、法、方、药.
  • 摘要:随机对照试验是现今公认的临床治疗性试验的金标准.根据设计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解释性和实用性两种,在针刺临床试验设计时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加以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特点的临床试验,以期更准确、客观地评价针刺疗效,推及其在针刺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今后应深入探讨如何在针刺临床试验中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与其他设计方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尽可能设计高质量的,符合针刺自身特点动针刺疗法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
  • 摘要: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肠道免疫屏障的异常,其可能涉及的病理环节包括:肠道和全身T淋巴细胞的变化;炎症介质的变化;肠道内肥大细胞的增多;肠嗜铬细胞的增多等.目前西医治疗大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明显有效治疗手段.中医研究大多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其本多在肝,因情志过激或欲望不遂等原因导致肝之疏泄失常,肝脾气机失调酿成IBS证候群.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是本病的关键病机,在此基础上,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仍可能存在不同的病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作为肠易激综合征一特殊类型,亦与肝脾相关密切,其发病机制一则与湿邪内伏关系密切,二则与脾为之卫有紧密关系,研究当围绕以上两者展开研究,以探讨其对肠道屏障尤其免疫屏障作用和修复机制.
  • 摘要:本文以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发展史为切入点,从数据库和知识库的定义出发,系统地从数据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目标和侧重点、计算机扮演的角色、二者在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这三方面,系统地探讨了数据库和知识库的不同构建理念.并从处理对象、应用对象、研究目标、操作内容、不同的组成和工作方式几方面,对数据库系统和知识库系统的不同构建理念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论述了由数据库向知识库的转化以及数据库技术在知识库中的作用,指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摘要:目的:系统整理分析中文期刊数据库临床文献中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评价指标现状及变化情况.方法:对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868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文献的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抽取,建立文献数据信息库.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利用SPSS软件、ACCESS软件对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研究.结果:1.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置信度均较高的关联关系血清心肌酶,动态心电;心电,动态心电;心电,心悸,胸闷,乏力,气短;心电,心前不适:心悸,血清心肌酶,心前不适.2.症状聚类结果显示,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指标可分为五类,均与证候相关.3.对历年高频症状指标、各症状持续时间也进行纵向比较,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主要症状疗效指标较稳定.
  • 摘要:利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简称“采集系统”)收集临床海量真实数据进行中医临床研究是中医研究领域的热点和新方法,也是由中医研究本身固有的“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模式和特点决定的.本文从剖析中医临床研究和理论发展的特有事实和规律(固有根源)及导师刘保延教授基于此事实和规律进行理论研究而得出的“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研制理念入手,论述了该理念的科学性,并展示了基于该理念进行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研制中所取得的重大的理论进步和实践进展.
  • 摘要:标准化建设成果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就中医、中药行业而言,规范标准的制定关乎整个中医药学科、行业的发展,规范标准本身是学科的基础,而术语标准化研究则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因此,术语学的规范标准当是学科基础的基础.中医名词术语规范标准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明确的技术路线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前提,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又是技术路线的关键内容,保证研究的长远性、稳定性.本文从中医名词术语规范标准研究技术路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 摘要:如何在短时间内从庞大的文献库中分析中医药学科主题的发展趋势,选出代表该领域发展的前沿文献,并帮助用户以最小的阅读量获取该领域的发展概况,成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中医药前沿文献的选取方法,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海量中医药文献的主题自动分析,用于解决前沿代表性论文的推荐问题.文章最后以新兴的“中医药信息学”为例,构建了中医药信息学为主题的社会网络关系,并且通过对该主题的文献分析,得到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沿代表性论文,实现了最小的阅读量文献推荐的任务.
  • 摘要:药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强人们用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药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概念、国内外药品风险管理的现状,对中药上市后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文献研究,为临床研究课题和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中文数据库选用CNKI科技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限制在1999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外文数据库选用PubMed,不限制时间进行检索.结果:内容以疾病控制评估为最多,其次依次是卫生服务评估、卫生保健评估、健康促进评估、健康教育评估、学科建设评估、培训评估和诊疗技术及相关器械项目评估,对中医临床研究课题(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有参考意义.文献以定性研究最多,92.9%的文献未说明赋权方法.主观权重文献占7.1%,尚未见到客观权重文献.评估形式以现场调查居多,其次是访谈法、自评与抽查结合、听取汇报、媒体监测,不清楚占11.9%.明确第三方评估仅23.8%.结论:目前的中期评估文献以定性为主,现场调查仍然是评估最常用的方法,其次是访谈法.中期定量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研究有待加强.媒体监测属于新生方法类,使用有可能会迅速增加.中医临床研究课题评估文献很少.
  •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方法: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资料为基础,应用概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结果: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概化系数为0.89,可靠性指数为0.83.结论: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
  • 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中医结构化住院病历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基于C/S体系结构,采用ower Builder与Visual Basic语言,参照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病历书写规范,通过病历调研抽提中医糖尿病病历的共性与特性,构建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1.0版,经临床应用后,根据需求升级为2.0版.结果:建立了能满足临床应用的结构化中医病历采集系统,按照住院病历记录的要求,设计成以下模块:主诉、现病史(含刻下症)、过去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化验及特殊检查、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模块等.本系统包含入院登记、住院病历、舌脉诊、中医处方、病程记录、医嘱录入、检验及特殊检查、诊断记录、出院处理、评分量表.用以支撑以上数据表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中药及中成药字典、中医方剂字典、西药字典等多个字典,根据临床实际需求情况,可以及时对字典进行修整维护.结论:应用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有利于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远程医疗会诊与诊治.
  • 摘要:随着健康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营养学对日常养生的指导意义也曰益凸显.但由于传统中医缺乏定量分析的理论,导致中医食养大多都只能凭经验或感觉来进行调控,这些经验和感觉难免存在一定的缺憾,严重地影响了中医食养方法诸多优势的发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中医饮食量化理论”,以求解决中医饮食的定量分析问题.通过计算实例不难看出,这种定量方法不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分析计算结果完全符合传统中医的基本思路,可以直接界定人们日常饮食的诸多问题,并给出较合理的调整方案.
  • 摘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榕属植物化学成分、相关药理活性以及临床的研究进展.化学成分以萜类、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另外也有甾醇、生物碱等其他类型的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主要表现在抗糖尿病、抗肿瘤、抗菌、止咳平喘等方面.
  •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山楂提取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相关指标的干预作用,为该药在AS防治领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信封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山楂提取物胶囊(含山楂提取物150mg/粒)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20m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他调制药物.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超声病理分型改变,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对照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稳定斑块的软斑数量有减少趋势,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楂提取物可通过降低颈动脉IMT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而发挥抗AS、稳定斑块的作用,其综合疗效与洛伐他汀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路志正教授是国内著名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从医七十余载,擅长中医内科、针灸,对妇科、儿科、外科等亦很有造诣.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学术思想,在国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现结合对传承博士后研究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就近一年来对路老有关"调理脾胃学术思想"进行学术访谈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交流,以启迪后学.
  • 摘要:“临床路径”以提高临床诊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目前,世界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引入并积极探索和制定临床路径并付诸实施,并取得积极效果.本文以2型糖尿病为载体进行阐述和分析,认为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需解决以下主要矛盾或问题:①辨证论治个体化与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②中药复方的个体化与临床路径干预的标准化;③证候、处方的可测评.临床路径构建要求以循证证据为基础.因此,加强对中医药临床诊断指标体系及疗效评价的研究是构建临床路径的关键.
  • 摘要:本研究在论述基于临床疗效构建病机—证治理论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以突出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理论的整体性为特点,以“基于疗效、以方测证、评价病机,构建体系”为思路,提出病机—证治理论体系的构建模式:首先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获得最佳临床证据,其次依据上述证据客观评价病机临床指导作用,进而构建切合现代临床特点的病机—证治理论体系.
  • 摘要:本文由5个访谈专题组成.针对当前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从“窥古鉴今话传承”、“格物致知辨学术”、“继承验证看科学”、“质疑创新拓思维”、“本立道生谈文化”角度对王永炎院士进行专题访谈,从中可以看出王院士对中医学发展的学术立场、观点与方法以及对科学、人文与中医交融的分析与思考,这些真知灼见能为今后中医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 摘要:路志正教授重视情志与脾胃的关系.认为脾胃所化生的后天之精是五志的物质基础;肝脾失调是情志致病的主要病机;情志因素在脾胃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七情的变化,皆与脾胃相关;脾胃的病变,亦可引起情志和神明的变化;调脾胃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进一步演变的作用;情志变化引起的腹胀、纳呆、便秘、泄泻等脾胃病证,亦可从调情志入手治疗.
  •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BMPS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影响.方法:于SD大鼠双胫骨上1/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2mm×1.5 mm的缺损.1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于术后随机平均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三期治疗组(三期组)和一期治疗组(一期组).三期组分早、中、晚期分别应用加减肢伤一方、二方与三方治疗,一期组应用前三方的综合方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每组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各处死6只,取材,常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BMPS,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缺损区内血肿细胞、炎性细胞、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新形成的骨细胞BMPS表达呈强阳性,成熟骨细胞阴性或微弱阳性.(2)中药治疗组BMPS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M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组(P<0.05), BMPS表达高峰期出现时间明显早于模型组, 高峰期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模型组.(3)三期组BMPS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和MOD值高于一期组, BMPS表达高峰期出现时间比一期组提前80%,高峰期持续时间比一期组延长约57%,峰值水平高于一期组.结论:中药治疗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S的表达,三期治疗明显强于一期治疗,从此说明对骨折进行分期辨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PEEK cage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的即刻、疲劳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6具人类尸体腰椎标本,均来源于男性,X线平片检查排除腰椎疾患和明显退行性改变,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证实所有标本骨密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截取L4-S2节段腰椎,用自凝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将标本两端固定在夹具内.沿腰椎轴线加载500N的预负荷后,分别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检测以下3种状态的各向活动稳定性(前屈、后伸、侧弯):完整腰椎标本,L5/S1椎间盘切除、PEEK cage植入,L5/S1cage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分别进行即刻稳定性和1万次疲劳后稳定性检测.结果:L5/S1椎间单纯cage植入后前屈、后伸、左侧屈方向活动范围较完整腰椎标本分别减少76.9%、66.6%、81.1%;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前屈、后伸、左侧屈方向活动范围较单纯cage植入状态分别减少93.9%、90%、86.6%.经过1万次前屈—后伸疲劳负荷后,未见cage或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移位.结论:单纯应用PEEKcage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即刻、疲劳稳定性均优于完整腰椎标本.辅以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融合节段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
  • 摘要:T细胞需要两组信号刺激才能充分活化,一组由MHC抗原肽和TCR结合后提供;另一组由抗原递呈细胞提供的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上的CD28/CTLA4与抗原递呈细胞上的B7分子[B7-1(CD80),B7-2(CD86)]是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它们在自身免疫病患者T细胞及抗原递呈细胞上有异常表达,且参与致病过程.这些分子及其同系物与受体结合后,在T细胞免疫应答的不同阶段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涉及整个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正向负向调节的诸多方面.正确理解这些通路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Smad2和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中药大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小剂量组,以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TGF-β、Smad2和Smad3分子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GF-β、Smad2和Smad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Smad2和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而益气活血中药可以明显抑制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Smad2和Smad3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Smad2和Smad3等成分表达起到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回春偏瘫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建的作用.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为实验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以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突触素P38 (Synaptophysin,SYN)为指标,观察回春偏瘫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轴突再生和突触重建的影响.结果:回春偏瘫方可增强GAP-43、SYN的表达,尤其以中、高剂量组增强最明显.结论:回春偏瘫方可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神经轴突的再生,诱导神经突触结构重建,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摘要:目的: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探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对体虚、体盛模型小鼠温度趋向行为的干预作用与其寒热药性的内在联系,尝试建立两方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冷热板示差法考察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对模型小鼠温度趋向行为学的干预作用,分别采用定磷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小鼠肝组织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虚模型组表现出体重增长停滞、倦怠、饮水量下降、尾巴及四肢冰凉等“虚寒证”特点,且对高温区的趋向性显著增强(P<0.05),肝组织ATP、SOD、SDH酶活性下降(P<0.05),MDA含量增加(P<0.05);体盛模型组表现相反.模型组经药物干预后,麻黄汤可下调体虚小鼠的高温趋向性(P<0.05),缓解动物的“虚寒”症状,体现出辛温解表的特点,肝组织ATP、SDH、SOD酶活性增加(P<0.05);而麻杏石甘汤可上调体盛小鼠的高温趋向性(P<0.05),缓解动物的“热证”症状,体现出其辛凉解表的特点,肝组织ATP、SDH、SOD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冷热板示差法可直观且客观地表征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复方寒热药性的差异,模型动物经药物干预后的环境温度趋向性改变可能是中药寒热药性的外在表达方式之一,且与机体能量代谢具有正相关性.
  • 摘要:目的:研究5种不同来源的清开灵注射液及其各组分和辅料静脉注射的致敏性.方法:一次静脉恒速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及其各组成成分和辅料,观察给药后Beagle犬的行为学变化,检测血中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的含量变化.结果:根据行为异常评分和组胺、IgE、IgG、IgM、ECP和IL-4等含量变化,综合判断为类过敏反应阳性者有C、D、E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及黄芩苷和胆酸.结论:C、D、E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类过敏反应,而黄芩苷和胆酸可能是引起类过敏反应的有关物质.
  • 摘要: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配伍方药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out,ApoE(-/-) mice]小鼠血清MCP-1的影响.方法:13周龄110只ApoE(-/-)小鼠分为高脂饲料组(98只,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同时设13周龄C57 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19周后随机抽取高脂饲料ApoE(-/-)小鼠2只确认易损斑块形成后,剩余96只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解毒组、活血组、解毒活血配伍高、中、低剂量组、洛伐他汀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给予药物干预,每天解毒组给予虎杖提取物26.6mg/kg;活血组给予芎芍胶囊110mg/kg;配伍高剂量组给予虎杖提取物53.2mg/kg,芎芍胶囊220mg/kg;配伍中剂量组给予虎杖提取物26.6mg/kg,芎芍胶囊110mg/kg;配伍低剂量组给予虎杖提取物13.3mg/kg,芎芍胶囊55mg/kg;洛伐他汀组给予洛伐他汀3.3mg/kg;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0.2g/kg;以上药物根据剂量蒸馏水溶解,混匀后灌胃,每次0.4mL.模型组、普饲组、C57BL/6J小鼠对照组均灌服生理盐水0.4mL.用药17周后,下腔静脉取血,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血清MCP-1浓度.结果:高脂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模型组血清MCP-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血脂康组外,其他各治疗组血清MCP-1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解毒活血配伍方药可降低ApoE(-/-)小鼠血清MCP-1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宣肺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予自拟宣肺定喘汤;对照组32例,予以内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7.5%;两组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等均有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宣肺定喘汤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等指标,疗效确切.
  •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药物,所以就现有医疗水平而言,乙肝还是不能彻底治愈的。在HBV感染过程中,疫苗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未病先防”的问题,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讲,“既病防变”是治疗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乙型肝炎的治疗不仅是抗病毒这一个环节,还包括保护肝细胞、清除黄疽、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预防肝炎后肝细胞恶性变等,正如肝癌专家杨秉辉教授所提,对乙肝的治疗,防癌比盲目转阴更重要。可见,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延缓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进展、预防肝癌即是贯彻了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思想。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应用结构化糖尿病住院病历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T2DM患者的用药数据挖掘,旨在发掘探讨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治疗糖尿病冠心病时的遣方用药,验证结构化糖尿病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在治疗用药方面数据挖掘的可靠性.
  •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常见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方法:多中心收集81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在基于专家经验辨证的基础上,提取常见证候要素,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常见证候要素和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获取常见证候要素血瘀、气滞、痰浊、热蕴、气虚、阴虚、阳虚,经过对各证候要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常见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如:胸痛、胁胀、皮下瘀血、眼周色黯、舌紫暗、舌瘀斑瘀点对判断证候要素“血瘀”具有诊断意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对判断证候要素“阳虚”具有诊断意义.这与传统中医临床认识基本相吻合.结论: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初步分析了UA常见证候要素与症状体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建立证候要素诊断标准提供了一定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降脂红曲微粉对血脂异常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按纳入病例标准选择2005年4月~2006年4月济南机床二厂社区血脂异常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中药对照组20例和西药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降脂红曲微粉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中药对照组给予血脂康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西药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其他药物.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Crouse积分的变化,并观察其安全性指标.结果:入组62例,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出组,可评价疗效病例60例.治疗6个月后,各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显效率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HDL-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颈动脉IMT与斑块积分显著减小(P<0.05,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西药对照组1例患者因转氨酶升高退出试验,其他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降脂红曲微粉具有良好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血脂康和洛伐他汀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探讨ARAS患者证候分布特点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RAS患者进行中医虚损和邪实证候评分;所有病例采集人口学、病史及各种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血压、生化指标、超声、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指标;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虚损证和邪实证积分之间的关系.资料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 Correlation,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1.ARAS患者虚损证以脾肾气虚最为多见,邪实则为多湿多瘀;2.ARAS患者虚损证积分与邪实证积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病变累及单侧肾动脉与双侧者中医证候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ARAS患者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多见脾肾气虚,挟湿挟瘀证.
  • 摘要:全文考证了《黄帝内经》首载6个解剖学词语“颞颥”、“(髓)”、“(骺)”、“(髑)(骨)”、“(骶)”、“(骨)”的命名之由与内涵,为中医术语规范化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同时补充或纠正了辞书的疏漏与错误.
  • 摘要:《内经》“壮火、少火”理论,论述了“水、火、气、味”的属性、相互转化关系、运动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后世医家把“壮火、少火”理论引申为“气”、“火”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生理状态时“气”与“火”可以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时“气”与“火”相因为病.本文从壮火食气”是成人斯蒂尔病病机转化的关键、治疗宜清热泻壮火与补气益少火并举、“壮火食气”是激素产生毒副作用及对其依赖的主要原因及验案举例等三方面论述了《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在成人斯蒂尔病诊疗中的应用.
  • 摘要:文章围绕《素问·移精变气论》内容讨论上古时期医学的一些特点,旨在说明以内省为特点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对早期中医学的深远影响.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内省文化中的“定”与“慧”在《黄帝内经》当中的体现.
  • 摘要:《难经》因首倡独取寸口法而在中医脉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通过对《难经》的详细考究,发现此寸口诊法与《脉经》始流传的寸口诊法迥然不同,从寸关尺的配比、脏腑定位、诊脉指导思想都有极大差异,认为《难经》的脉诊法是被大多数人遗忘的一种阴阳脉法,希望通过发掘,使其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摘要:万密斋有关养生的学术思想特点,可概括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四个方面.其中,寡欲,强调节制欲望以固护机体的精微物质;慎动,关键在于静心养气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法时,强调顺应自然以和于阴阳;却疾,重在治未病,调理精气神.
  • 摘要:本文从津液的字义、津液概念产生的原因、津液的内涵与外延三个方面,对津液的概念作以阐释.考诸《内经》成书前后的资料,“液”字的含义确凿,“津”的字义却仍有疑问.津液概念的产生,源于古人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古代有关“水”的哲学思想.津液的概念应表述为: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在经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经脉外的,为构成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这是津液的主体,由饮食精微所化,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水液精微,对人体各脏腑组织起到滋润和濡养作用.除此以外,人体脏腑组织间隙的正常水液、各类正常水液分泌物及代谢产物,如汗、泪、涕、唾、涎、胃液、肠液、尿液、关节液、乳汁等,亦统称为津液.
  • 摘要:从藏象理论、中医临床创新、归脾胃经药物在机体的作用靶点等不同角度阐述“脾主肌肉”实质研究的意义.分析认为“脾主肌肉”实质研究是藏象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是藏象理论研究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脏腑藏泄功能的发挥;是中医临床创新的基础,脾主肌肉实质的明晰有利于从调理脾胃角度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与肌肉运动相关的疾病重症肌无力、糖尿病等;是探讨归脾胃经药物在体内作用靶点研究的必要条件,可明确归脾胃经药物与相应的药物配伍可作用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哪一肌肉层.
  • 摘要:“膏浊”理论始自《黄帝内经》,尽管后世将其不断丰富完善,但仍支离破碎,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梳理“膏浊”的内涵与外延,“膏浊”的表现形式,以及“膏浊”与“湿、痰、瘀”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说明“膏浊”入血,变痰生瘀,阻滞血脉或络脉,是引起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重大疾病的起始病因;耗气伤血,损脉伤脏,苛精罚神,变证百出,各种继发病变相继产生.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肥胖与多重疾病的相互关联性,“膏浊”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膏浊”影响/决定了多种慢性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方向和预后,值得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 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主要特色之一,但目前辨证还是以经验为主的定性判断,缺乏证候的定量测定.笔者参阅多方资料,认为寻找证候的物质基础是量化的关键,提出生物电流、生物场、磁场和能量为证候物质基础的假说,以上物质自身的量变,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可以引起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因为经络和穴位遍布全身,笔者建议结合现代的物理学、机械、生物学、电子等技术,运用全身扫描仪扫描全身经络和穴位以感应生物电流、生物场、磁场和能量的变化,然后联系相关的症状、体征,描绘出具有整体的信息和特异变化的不同证候的指纹图谱,为临床诊断、疗效评价提供量化的根据.
  • 摘要:现阶段中医现代化首先是中医疗效的现代化,简约的病证辨治是中医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简约的病证辨治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中医核心优势(辨证论治),保持中医疗效的前提下,简化了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理论,使之容易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接受,易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式的、工业流程式的推广.简约是中医理论精髓指导下的简约,不是废医存药,也不是单纯的简单化.简约的病证辨治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标准(规范性)治疗,可能损失了部分疗效(虽不能达到个体辨证论治的最佳疗效,但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却换来了中医疗效的认可,只有存在才有继承,有了继承才有发展,有了发展就会有未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