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代市民意识培育
【6h】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代市民意识培育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序言

§1.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问题的一般概述

§2.1 城市化概述

§2.2 城市化与失地农民

第三章 现代市民意识:失地农民观念现代化的标志

§3.1 人的观念现代化理论及现代市民意识内涵概述

§3.2 现阶段失地农民的观念意识现状分析

§3.3 培育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的意义

第四章 制约失地农民形成现代市民意识的要素分析

§4.1经济因素

§4.2 制度因素

§4.3 小农意识与现代市民意识的冲突

§4.4 城乡生活方式的冲突

§4.5 失地农民的心理冲突

§4.6 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

§4.7 失地农民社会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培育的对策

§5.1优化社会环境,为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培育创造条件

§5.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奠定现代市民意识培育的文化基础

§5.3创新和拓展培育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的载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变成了城镇建设用地,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已经不再是传统农民,他们正在向城市市民转变。这不仅仅是身份、职业、居住空间的转变,也要求失地农民在思想观念和角色意识上转变。但是,目前失地农民在思想观念上仍保留着浓厚的小农意识,与一个符合城市文明要求的具有现代市民素质的城市市民相差甚大。培育失地农民具备现代市民意识,对失地农民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转变将具有重要意义。受到经济、制度、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培育失地农民具备现代市民意识困难重重。因此,政府应该改革和创新相关制度,消除阻碍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发展的制度因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培育提供物质支持;并且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为失地农民现代市民意识培育奠定文化基础;最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引导、社区组织文化及榜样的影响,转变失地农民的观念意识,培育失地农民一种具备现代性的社会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的市民意识,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向现代市民的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