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综合比较优势与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相关性分析——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6h】

国家综合比较优势与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相关性分析——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 论

1.1 研究的主题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国家优势

1.2.2 国家优势的定量测算

1.2.3 贸易摩擦

1.2.4 贸易摩擦的定量测算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的方法

1.5 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国家优势理论及其测评方法综述

2.1.1 迈克尔·波特(M·Potter)的“菱形模型”

2.1.2 国际贸易观的国家比较优势测度

2.1.3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2.1.4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指标体系

2.2 贸易保护理论及贸易摩擦的测评方法综述

2.2.1 贸易保护理论回顾

2.2.2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回顾

2.2.3 贸易摩擦的测量方法归纳

2.3 本文的研究角度

第三章 频遭贸易摩擦的理论分析

3.1 生产优势与贸易摩擦

3.2 需求优势与贸易摩擦

3.3 交易优势与贸易摩擦

第四章 我国频遭贸易摩擦原因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的国家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4.1.1 我国的生产优势分析

4.1.2 我国的需求优势分析

4.1.3 我国的交易优势分析

4.2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4.2.1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

4.2.2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特点

4.3 国家综合比较优势与我国频遭贸易摩擦的相关性分析

4.3.1 国家综合比较优势一级指标与我国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4.3.2 国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与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4.4 本文结论

第五章 对策建议

5.1 政府方面

5.1.1 准确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慎重应对贸易磨擦高发期的到来

5.1.2 妥善处理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关系

5.1.3 加强协调机制,规范出口秩序

5.1.4 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应对机制

5.1.5 逐步建立并完善与WTO规则相融合的外经贸法律体系

5.1.6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组织

5.2 企业方面

5.2.1 转变企业营销观念,健全企业管理机制,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

5.2.2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5.2.3 实施人才战略

5.2.4 积极应诉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商品、资本、技术等的跨国流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一致及利益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与摩擦,其中我国就是遭遇贸易摩擦的高发国。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我国的经济贸易等方面造成了很多损害。我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如何谨慎的处理好同贸易伙伴的对外贸易关系并妥善解决和预防对外贸易摩擦以保证外贸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研究我国频遭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是这个重要问题中的关键,只有对于我国频遭贸易摩擦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提出稳妥的对策建议。
   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频遭贸易摩擦的原因从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国家综合比较优势角度探究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本文试图通过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从国家综合比较优势角度探究其与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之间的相关性(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这也对于积极调整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家优势以及国家优势的定量测算、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以及贸易摩擦的定量测算进行分析,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从生产优势、需求优势和交易优势三方面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其次根据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指标体系,并引用WTO、OECD、ILO、WBI、HDR等中的大量统计数据测算我国所具有的生产优势、需求优势、交易优势以及三者聚合和相互作用之后的国家优势;然后分析我国近些年来遭遇贸易摩擦的现状和特点;最后对国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及其一级指标和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进行计量统计检验得到国家综合比较优势对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的计量因果关系,从而提出缓解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