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现状研究——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
【6h】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现状研究——以投资性房地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1.5 研究的局限性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允价值理论回顾

2.1 公允价值的历史由来

2.2 公允价值的定义

2.3 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方法

2.3 公允价值的应用

第三章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研究

3.1 投资性房产的界定

3.2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支出

3.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3.4 投资性房产的转换

3.5 信息批露

3.6 处置

3.7 与《企业会计制度》比较

3.8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现状研究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4.2 绝大部分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了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4.3 公允价值确认方法研究

4.4 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研究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5.1 样本的基本情况

5.2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改进建议

6.1 对准则制定者的建议

6.2 对监管机构的建议

6.3 对企业的建议意见

6.4 对国资管理部门的建议

6.5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在较大范围得到了应用,这也是我国会计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主要标志。当前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主要投资手段之一,有很大一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拥有大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新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转换处置进行了规范,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有了进一步的划分。在后续计量上,在保留现行实际成本计量属性的同时还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自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其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政策变化,一直被市场认为将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较多计划用于租售的房地产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然而,许多公司并没有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受到了冷遇。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着重对我国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探讨,比较了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异同点。并通过选取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公司,根据其2007、2008年年报数据,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例研究。
  本文通过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上市公司进行实例研究后,认为企业应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初始转换时对股东权益影响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会引起当期利润的波动,总体来看对利润影响不明显,并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较少、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和信息批露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应用现状,并对产生当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建议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准则和更加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管理层和CPA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责任,加强相关的监管,改进对管理层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方法,增强企业对应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市场环境的掌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