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34例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暨国人少突胶质瘤染色体1p杂合子缺失的研究
【6h】

534例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暨国人少突胶质瘤染色体1p杂合子缺失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军医进修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部分:534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分类诊断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1、本组534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按WHO新分类全部作出诊断

2、此次诊断中共纠正诊断160例,其中诊断不够详细没有分类、分级94例,分级不准37例,分类不准25例

讨论

结论

展望

第二部分:国人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LOH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免疫组化操作规程

附录2神经系统肿瘤的WHO2000年新分类

附录3荧光原位杂交的材料与方法

综述1少质胶质细胞瘤的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遗传学基因改变和生物学行为表现等,均反映于新的WHO分类中,新分类赋予许多肿瘤类型以新的概念。本研究旨在学习、贯彻落实WH02000年神经系统肿瘤的新分类,了解应用新分类诊断后各种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的构成比及其变化,同时拟开展少突胶质瘤的细胞遗传学检测,为神经上皮肿瘤基础和临床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总结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手术、病理科诊断的534例神经上皮肿瘤,所有病例均经免疫组化(ABC法)用十余种抗体标记,应用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作病理诊断,并作统计分析;然后从中选取近1年内手术的14例胶质瘤病例(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及7例其他颅内胶质肿瘤),使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了其染色体1p杂合子缺失情况,并将其中1p缺失阳性者与肿瘤部位、患者年龄、肿瘤级别以及组织学改变等进行对照研究、评定。 结果:在534例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按新分类属星形细胞肿瘤317例(占39.34%),少突胶质细胞肿瘤51例(占9.55%),室管膜肿瘤67例(占12.55%),神经上皮组织的胚胎性肿瘤41例(占7.68%),神经元和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24例(占4.49%),脉络丛肿瘤12例(占2.25%),混合性胶质瘤16例(占3.00%),来源未定的胶质瘤(大脑胶质瘤病)1例(占0.19%)和松果体实质肿瘤3例(占0.56%),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占0.37%);免疫荧光原位杂交发现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有4例显示有1p杂合子的缺失,阳性率为57.1%;而其他颅内胶质肿瘤病例中仅有2例出现1p杂合子的缺失,阳性率仅为28.5%;另外1p杂合子缺失的4例病变均为单侧病变,3例为颞叶,1例为额叶;肿瘤级别上,3例为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为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 结论:①采用WHO2000神经上皮肿瘤分类分级系统诊断,星形细胞瘤仍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肿瘤,但其比例有所下降。②采用WHO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诊断后,神经元和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的诊断频次明显增加。③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石蜡包埋的国人少突胶质瘤细胞行1p杂合子缺失的检测是可行的。④国人少突胶质细胞瘤1p杂合子的缺失改变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相似,提示此染色体的缺失也为国人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所特有。⑤少突胶质瘤中经常遇到的微小肥胖细胞,虽然GFAP表达阳性,但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发现其染色体1p杂合子缺失,提示其少突胶质源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