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研究(1936-1949)
【6h】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研究(1936-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创立

第一节 新教育与新教育中国化运动

第二节 近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第三节 上海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独特地位

第四节 民国初年各种教育学术团体的出现

第五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创立

第二章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演变

第一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会员结构

第二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理事会

第三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分会

第四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期刊编辑部

第五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经费募集与会所变迁

第六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组织活动的结束

第三章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会务与教育学术活动

第一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会务

第二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教育学术活动

第三节 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的教育学术活动

第四章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民生本位教育理论

第一节 民生本位教育功能论

第二节 民生本位教育基础论

第三节 民生本位教育比较论

第四节 民生本位教育的其他理论

第五章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民生教育实验

第一节 教育实验潮流与民生教育实验思想

第二节 沪西民生教育实验

第三节 巴县民生建设实验

第六章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成立是中国教育学术发展史上的大事

第二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与中国教育学术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对教育政策与教育实务的影响

结语

附录

一、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会章草案》

二、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宣言》

三、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分会组织办法》

四、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主要会员简历和著述表》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于1936年创立,1949年结束。它是由提倡民生教育的学者,为学术交流需要而创办的教育学专业团体,在民国时期产生了较大影响。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中国民生教育学会这一重要的教育学术团体尚研究甚少。本文在广泛收集原始文献资料和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活动、思想及其开展的民生教育实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思潮,对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产生与发展均有影响。上海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独特地位,为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在上海成立提供了深厚土壤。邰爽秋等学者组织学术团体的经验,为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在诸多要素的影响下,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于1936年5月召开成立大会并通过学会宣言和章程,完成了创立过程。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组织者多数对研究与推广民生本位教育怀有高度的理想,又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与献身精神。中国民生教育学会成立后,其组织和影响向社会各界延伸。中国民生教育学会设立理事会、期刊编辑部和分会等组织,同时加强基金募集和会所建设等。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组织机构较为完善,活动开展顺利。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成立后不久,抗战即爆发,为发展计,学会加入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参加联合会中的一些活动。同时,中国民生教育学会还举办了多种学术活动,如出版《民生教育》月刊、《教育与民生》周刊,依托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开展教育学术活动等,发表了一些具有较高成就的学术成果,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术活动。
   民生本位教育理论是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思想体系,内容较为成熟。本文以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及其骨干会员的思想为主线,主要从民生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会所持主要理论观点、与理论观点相对应的政策主张等方面,揭示了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教育理论。
   民生教育实验是中国民生教育学会的主要事业之一。中国民生教育学会及其核心会员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了民生教育实验思想,并以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为依托和主要推进机构,开展了沪西民生教育实验与巴县民生建设实验,取得了丰硕实验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贡献和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民生教育学会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学术团体,对当时中国教育学术事业的发展,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实务界工作的开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