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RAPD和AFLP评价小豆栽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6h】

利用RAPD和AFLP评价小豆栽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前言

2文献综述

2.1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2.1.1遗传多样性的含意

2.1.2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2.1.3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2.2小豆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2.2.1小豆形态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

2.2.2染色体水平上小豆的遗传多样性

2.2.3生化水平上小豆的遗传多样性

2.2.4分子水平上小豆的遗传多样性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1.1植物材料

3.1.2主要试剂

3.1.3主要仪器设备

3.2试验方法

3.2.1取样

3.2.2 DNA提取、纯化和定量

3.2.3 RAPD分析

3.2.4AFLP分析

3.2.5数据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基因组DNA的提取

4.2DNA酶切和PCR扩增

4.3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

4.4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4.5聚类分析

5讨论

5.1关于RAPD和AFLP方法

5.1.1 DNA提取

5.1.2 RAPD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5.1.3银染AFLP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2RAPD和AFLP标记在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5.2.1 RAPD标记在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5.2.2AFLP标记在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5.3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评价

5.4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生育特性、生长习性和地域的相关性

6结论

7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小豆(VignaangularisOhwiandOhashi)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它在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小豆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是,我国小豆基础、应用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小豆育种工作也局限于常规方法,新品种选育进程较慢,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显得极为迫切。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助于充分开发基因资源的利用潜力,也是收集和保护珍稀基因资源的重要前提。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系统评价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本研究应用RAPD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主要来自我国西部地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对主要来自我国西部地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共94份材料进行RAPD标记分析(73号材料没产生条带)的结果表明,被测材料RAPD标记多态性较高,10个引物共扩增出107条带,其中96条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13条多态性带,平均9.6条。RAPD标记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191~1.000,平均值为0.763。RAPD标记可将其中的90份材料区分开。  2.基于RAPD标记数据的聚类结果与材料形态特征表现不一致,与材料地理分布和生长习性无明显关系,93份小豆材料呈现出随机聚类现象。  3.对上述材料进行AFLP标记分析的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AFLP标记多态性较高。  4.基于AFLP标记数据聚类结果表明,94份小豆材料可聚为4类,其中来自四川雅安的73号材料与其它材料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单独聚为一类,其遗传特性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其余材料间遗传关系较近。AFLP聚类结果与形态特征表现一致,每组群类各种质的形态特征表现基本相同。  5.RAPD和AFLP两种标记技术均可以有效地评价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