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彝族文化在彝区城镇化过程中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6h】

彝族文化在彝区城镇化过程中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文化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文化的含义

2.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3 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3 凉山州城镇化过程中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3.1 凉山州的历史概况与城镇化发展

3.2 凉山州彝族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传承情况

4 凉山州城镇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影响

4.1 凉山州城镇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积极影响

4.2 凉山州城镇化对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消极影响

5 凉山州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5.1 牢固树立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科学原则

5.2 凉山州城镇化过程中彝族文化传承的途径

5.3 加强凉山州城镇化过程中彝族文化保护的对策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求城镇化建设必须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由于彝区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对彝族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彝区如何既能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能融入城镇化的行列,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因地域和民族的特性,城市建设有着其独有的特色,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彝族文化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城镇化的消极影响,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表现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消失;有代表性的彝族文化器物在流失;淳朴的乡风民俗在瓦解;口耳相传的技艺和传说故事在消亡。
  在彝区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传承与保护彝族文化?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视角,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是实证研究的方式,在凉山州西昌市、美姑县等地收集资料,分析了凉山城镇化过程中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加强彝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和保护的对策:建立彝族文化生态村,培养彝族文化自觉意识,培养彝族文化传承人,建立和完善彝族文化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促进彝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加强彝族文化资源的保护的法制化,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彝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