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基于四川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30年数据
【6h】

四川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研究——基于四川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30年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创新与不足

1.5 技术路线图

2 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国外经验借鉴

2.1国外保障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做法

2.2国外经验借鉴

3 四川省农村居民家庭整体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现状

3.1数据来源说明

3.2 四川省农村居民整体收入变化分析

3.3四川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分析

4四川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构成分析

4.1四川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内部结构

4.2土地转包收入方面

4.3利息股息红利收入方面

4.4房屋财产租赁收入方面

4.5征地补偿款方面

5.增加四川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5.1完善土地制度,确保农村居民用地增收

5.2完善房屋产权制度,确保农村居民用房增收

5.3加强金融保障,确保农村居民理财增收

5.4发展农村教育,确保农村居民用脑增收

5.5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农村居民增收无忧

6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十八大报告发布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进入全新的迅速增长阶段,但问题依旧存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较为薄弱,距离完成十八大提出的明确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为此,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在加强政策的设计、落实同时,党和国家还需要加强改革的深化与落实、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政策的完善,要想尽办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放缓,农民增收问题又面临新的瓶颈,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进入增长停滞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逐渐鼓励和放宽农民土地等财产流转政策,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聚焦到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中来,寻求通过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些领域,一方面,要在严格区分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对农民所承包的土地进行确权,另一方面,要搞活农民土地流转市场,同时,应该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民从土地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农民宅基地建设流转渠道,创新宅基地流转模式,提高农民从宅基地流转中得到的收入。在完善金融租赁环境层面,要保障农民以财生财,维持涉农金融市场秩序,同时,要控制涉农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门槛,才能切实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本文针对四川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三十年收入的变化情况,特别是财产性收入变化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得到农民整体收入逐年增长的同时,四川省农民收入变化情况与全国基本情况基本一致,农民整体收入内部结构变化明显:家庭经营性收入逐年上升,但在总收入中占比逐渐降低;工资性收入增长幅度较大,在总收入中占主导地位;财产性收入增速缓慢;转移支付收入增长平稳。财产性收入方面,主要有以下这些特点:农民财产性收入在波动中增长;财产性收入与总收入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但增幅小于总收入增幅;四川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水平高于全国,但差距逐年缩小;农民财产性收入各地差距较大;四川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逐年增大;农民内部财产性收入水平差距逐年增大。同时,本文对农民财产性收入中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到,农民土地转包收入在2007年之前占比还相对较少。但是07年之后,随着国家鼓励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农民的土地转包收入呈快速上升趋势,在2013年超过房屋财产租赁收入,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从1993年开始,呈逐年稳定上升趋势,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财产租赁收入在2013年之前,一直是农民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并且每年稳步上升,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从2008年开始,征地补偿款进入统计范畴,并且其重要性逐步增加,在未来,征地补偿款将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针对四川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特点,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的做法,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要完善土地制度,确保农民用地增收;要完善房屋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用房增收;应加强金融保障,确保农民理财增收;应发展农村教育,确保农民用脑增收最后需要加强社会保障,确保农民增收无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