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与发展研究
【6h】

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与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表格索引、图片索引

声明

1.导论

1.1.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问题的凸显

1.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

1.1.2.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

1.1.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

1.1.4.桂粤琼越经济发展升级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

1.2.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3.相关研究进展及评价

1.3.1.次区域经济合作理念的提出

1.3.2.国内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综合研究

1.3.3.国内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个案研究

1.3.4.国内对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

1.3.5.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1.4.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框架

1.5.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2.本文的不足

2.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问题

2.1.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内涵、特征与类型

2.1.1.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溯源

2.1.2.“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

2.1.3.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

2.1.4.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

2.1.5.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2.2.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经典理论依据

2.2.1.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

2.2.2.区域地域结构理论

2.2.3.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3.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

3.1.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体系

3.2.区域经济合作理念

3.2.1.区域经济合作效应与理念

3.2.2.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的形成

3.3.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

3.3.1.企业

3.3.2.政府

3.3.3.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3.4.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规则与协议

3.4.1.区域经济合作一般规则与协议

3.4.2.次区域经济合作规则与协议

4.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4.1.新—柔—廖成长三角合作的实践与启示

4.1.1.新—柔—廖成长三角合作的动因

4.1.2.新—柔—廖成长三角合作的进程

4.1.3.新—柔—廖成长三角合作的特点

4.2.华南“增长三角”的实践与启示

4.2.1.华南“增长三角”的形成与发展

4.2.2.华南“增长三角”的发展特点

4.3.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4.3.1.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概况

4.3.2.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成就

4.3.3.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特征

4.4.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

4.4.1.东北亚次区域经济概况

4.4.2.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4.4.3.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

5.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SWOT分析

5.1.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优势

5.1.1.地缘的毗邻性

5.1.2.资源的丰富性

5.1.3.经济的互补性

5.1.4.人文社会的共通性

5.1.5.整体的区位优势

5.2.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劣势

5.2.1.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落后性

5.2.2.现实的经济冲突

5.2.3.潜在的政治冲突

5.3.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机遇

5.3.1.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热潮与示范效应

5.3.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5.3.3.环北部湾国家(地区)的合作愿望强烈

5.4.第四节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挑战

5.4.1.美国亚太战略带来的挑战

5.4.2.日韩东盟战略带来的挑战

5.4.3.中国东部沿海与越南直接经贸关系的发展

6.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总体构想

6.1.战略定位

6.2.总体目标

6.2.1.近期目标(至2010年)

6.2.2.中、长期目标(至2020年)

6.3基本原则

6.3.1.平等协商、互惠互利。

6.3.2.突出重点、循序前进

6.3.3.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6.3.4.项目主导,基础先行

6.4.基本思路

6.4.1.深化次区域经济合作共识

6.4.2.加强政府间沟通与协作

6.4.3.培育与壮大跨区域经营企业

6.4.4.构建机制化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6.4.5.制定与完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规则与协议

7.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重点领域

7.1资源开发合作

7.1.1资源开发与次区域经济合作

7.1.2.环北部湾经济圈自然资源开发合作的潜力

7.1.3.资源开发合作的重点

7.2.基础设施建设与对接合作

7.2.1.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对接

7.2.2.环北部湾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与对接合作的必要性

7.2.3.环北部湾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与对接合作的重点

7.3.旅游产业合作

7.3.1.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旅游产业合作

7.3.2.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合作现状

7.3.3.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合作的思路

7.4.渔业产业合作

7.4.1.区域渔业养护合作

7.4.2.渔业技术与投资合作

7.4.3.渔业基础设施和渔业工程建设合作

7.4.4.水产品贸易合作

7.5.贸易合作

7.5.1.贸易与次区域经济合作

7.5.2.环北部湾经济圈贸易发展现状

7.5.3.环北部湾经济圈贸易拓展的对策

8.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空间格局

8.1.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主轴线

8.1.1.环北部湾经济圈外部轴线

8.1.2.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轴线

8.2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城市体系

8.2.1.桂南城镇密集圈

8.2.2.红河三角洲城镇密集圈

8.2.3.次中心城市—海口、湛江、荣市

9.广西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

9.1.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中的独特优势

9.1.1.地缘沿边优势

9.1.2.经济互补优势

9.1.3.现有合作基础优势

9.1.4.合作平台体系优势

9.2.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拓展与广西的发展

9.2.1.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拓展将优化广西开放格局

9.2.2.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拓展将优化广西地域经济结构

9.2.3.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拓展将为广西争取到国家优惠政策与投资

9.2.4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拓展将将促进广西工业化

9.3.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中的对策建议

9.3.1.建立广西本级参与机制

9.3.2.引领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机制的构建

9.3.3.加快广西经济的内部整合与发展

9.3.4.协调广西经济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其它省区的外部对接

9.3.5.加快广西经济资源外源型产业与产品外向型产业的发展

10.大西南经济区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互动发展

10.1.大西南经济区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地理关系

10.1.1.大西南经济区概况

10.1.2.两经济区(圈)域的经济地理关系

10.2.西南出海大通道

10.2.1.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作用与意义

10.2.2.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建设历程

10.3.大西南经济区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互动发展

10.3.1.促进两区(圈)域的优势互补、产业对接与交融

10.3.2.加快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升级改造

10.3.3.加快大西南经济区腹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很多区域深化发展。跨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给成员国各地方经济的影响是非均衡的,多国毗邻地区由于边境区位与边境效应的存在,是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热点区域,学术界将这种区域经济合作称为次区域经济合作(Subregional cooperation)。这种次区域经济合作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在东亚地区出现的新现象,主要指小范围的、被认可为一个单独经济区域的跨国界或跨境的多边经济合作。简单地说,就是不同国家或不同的WTO关税主体之间,围绕着某个具有共同利益的地区或项目开展的投资开发与合作。由于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涉及多边或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所涉及到的国家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而是就某个共同利益地区的发展和某些项目进行合作,因此更灵活、更现实、也更容易推动。所以,与周边国家更多地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种新的重要发展战略。 我国所处的亚洲地区地域广阔,各国乃至一国各地方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极具多样性,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因此而发展较缓。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当前亚洲地区各国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有效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发起或参与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华南经济圈合作、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图门江次区域经济合作)、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和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等。 在新世纪,特别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实质性构建阶段,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方枢纽的环北部湾区域地位突显,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也因此成为我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新亮点。 如何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围绕着七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 第一: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是怎样提出和怎样论述的?第二:次区域合作的机制是什么?第三:目前国内外开展次区域合作的情况如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第四: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具备哪些优势和劣势?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第五: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是什么?合作的重点领域和空间格局是什么?第六:广西应如何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第七:大西南经济区如何与环北部湾经济圈互动发展? 全文包括导论,共十部分。其中导论给出了全文的概要,并交代了文章的思想和结构。 本文的第一章是导论,提出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问题,并进行研究综述。 本文的第二章将系统梳理国内外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结合次区域经济合作所显现的新特征,深入阐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内涵、特征、类型、机制及所产生的效应,并深入剖析本文所研究的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所具有的特征。这是对次区域经济合作一般理论的阐述。 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现代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种活跃的模式,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以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为支撑,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从经济学观点看,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和商品在“次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趋向自由化的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这种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分工的结果,具体到本文所讨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则是区际分工并通过区际贸易而实现与深化分工的结果,因此,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构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理论。 本文将按时间顺序深入综述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涉及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古典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新古典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新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和区域合作理论,为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次区域经济合作一般在毗邻区域发生,这是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合作的显著区别之一。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在边境(界)地区发生是有其必然性的,边境区位的现代经济中的优势是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动因,而边境效应是维系与推进(或破坏与阻碍)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化的一系列影响的总和。因此,区域地域结构理论也将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理论。次区域经济合作是介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中间形式,深入研究次区域经济合作,必须结合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主要是其中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进行交叉的融合研究,因此,经济一体化理论也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之一。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将在第二章中系统阐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性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则主要包括区际分工与贸易理论、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本文第三章重点论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针对多数学者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狭义理解以及其所引发的误解,本文将构建起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机制体系,从合作理念、合作主体、合作规则与协议三个方面系统展开对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研究。 本文第四章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个案,这些个案主要包括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与我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两个方面。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发生在在亚洲地区,典型的有新一柔一廖成长三角次区域经济合作、北部三角地带次区域经济合作(联接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北部和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北部的地区)。国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案例则较丰富,主要有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等。通过这些研究,本文将从中归纳出其对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启示。 本文第五、六、七、八章是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具体研究。第五章则应用战略分析的SWOT方法系统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我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文将从环北部湾经济圈地缘的毗邻性、经济的互补性以及人文社会的共通性深入论证其经济合作所具有的优势,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落后性以及内部的不均衡性、现实的经济冲突和潜在的政治冲突阐述环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合作的劣势。环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合作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这主要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推动的,而环北部湾国家(地区)基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强烈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愿望更强化了这一历史机遇。但是,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所面临的挑战也相当重大。这首先来自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将中越两国分别纳入其合作框架中,从而瓦解中越双方合作关系,并通过经贸关系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增强双方的隔阂。日本和韩国的东盟战略也是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阻力之一,日韩加强与东盟各国特别是越南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强其产业关联,将密切其双边关系,从经济上使这个在自然上毗邻的整体区域被日一越经济联系边缘化。此外中国台湾地区在经济上与越南关系的发展也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一体化的重大阻碍力量。第六章将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总体构想进行研究,重点论述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第七章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资源开发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与对接合作、旅游产业合作、渔业产业合作与贸易合作五大方面。第八章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空间格局,分别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轴线与城市体系两个方面探讨其空间布局问题。 在我国,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重要主体是广西自治区。广西属西部沿海地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被列入“10+2+3”的西部省区,享受与其他西部省区同等的政策和优惠。广西面对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在实施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地区是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地区,北部湾地区的广西段,海岸线长1595km,岛屿岸线长604km,有中等城市三个及一个大城市,现有沿海港口3个,各类泊位10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2个,主要港口有防城、北海、钦州。对新世纪广西经济及至大西南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广西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意识也相当强。可以认为,在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起始阶段,广西是其主要的推进力量、组织力量和协调力量。因此,现阶段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必须重点研究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的地位与作用、战略与对策。为此,本文的第九章将系统研究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策。 大西南经济区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国方的经济腹地,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密切相关。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建设改善了大西南经济区的发展环境,也促进了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在新世纪,大西南经济区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互动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升级。本文最后重点讨论大西南经济区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互动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进入实质性的构建阶段。而如何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经济合作,更是一个新的课题,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摆在我们面前。在这里,我将区域发展理论植入次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提出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新模式,就是希望能够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理性的分析方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提供有限的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