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安排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分析
【6h】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安排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 言

一、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1.1西方经济学者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1.1.1刘-费-拉的就业转换理论

1.1.2 M·P·托达罗的乡村-城市劳动力转移模型

1.1.3钱纳里·塞尔昆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理论

1.2马克思、恩格斯等关于农村人口流动的论述

1.2.1农村人口流动的动因及内在规律

1.2.2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1.3近几年国内学者的研究简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研究展望

二、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2.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宏观政策的波动密切相关

2.1.1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滞后,城市化进度缓慢

2.1.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波动性较大

2.2城乡差距拉大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势能增加

2.2.1城乡收入差异状况

2.2.2人口、农民收入、生产效率与土地资源

2.2.3城乡分割难以缓解农村人地资源的矛盾

2.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粗放型特征明显

2.3.1转移行业的粗放型与低层次尚未得到改善

2.3.2行业的粗放和低层次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3.3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限制与乡镇企业发展

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落后

2.4.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式的单调性

2.4.2制度限制与就业途径

2.4.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低效性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不彻底性突出

2.5.1农村劳动力的兼业状况

2.5.2农户兼业行为与人口、耕地的相关分析

2.5.3兼业行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6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外流,乡村空壳化凸显

2.6.1“386199部队”留驻,男性青壮劳动力外流

2.6.2高文化素质劳动力外流,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降低

2.6.3乡村“空壳化”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意义

3.1加入WTO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挑战

3.1.1 WTO下农业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1.2 WTO下的比较优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2西部大开发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2.1缩小东、西部差距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2.2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

3.2.3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制度安排

4.1产权明晰、合理流转的土地制度。

4.1.1构建与市场经济相符的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

4.1.2新型的土地制度形式

4.2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户籍制度

4.2.1现行户籍制度的作用

4.2.2构建以市场为基础、公平有效的户籍制度

4.2.3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4.3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与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制度

4.3.1澄清认识,转变观念

4.3.2建立统一的劳动力用工制度

4.3.3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服务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

4.3.4构建完善的劳动力法律法规体系

4.4建立一个全面、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4.4.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紧迫性

4.4.2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要保持基本稳定

4.4.3消除城乡分割,稳步推进农村保障体系的发展

4.4.4坚持因地制宜与自愿原则,避免农村保障制度的“一刀切”

4.4.5建设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和管理体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指导,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制度为切入点,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制度因素:L运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分析了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2.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加入WTO对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3.结合中国各地的区域差异,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深入研究西部大开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4.根据可持续发展、WTO和西部大开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深入研究劳动力转移的制度r求,提出重构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转移制度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