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播种期对油菜茬后直播杂交稻结实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6h】

播种期对油菜茬后直播杂交稻结实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国内外水稻直播概况

1.2 播种期或移栽期对杂交稻结实性及稻米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

1.2.1 播期或移栽期对杂交稻结实性的影响

1.2.2 播期或移栽期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3 油后直播稻概况

1.4 直播水稻的利用前景

1.4.1 直播的优点

1.4.2 直播存在的问题

1.5 应用前景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油后直播杂交水稻结实性

2.3.2 油后直播杂交稻稻米碾磨品质

2.3.3 油后直播杂交水稻外观品质

2.3.4 油后直播杂交水稻蒸煮食味品质

3 结果与分析

3.1 播种期对直播稻结实性的影响

3.1.1 结实率

3.1.2 充实率及充实指数

3.2 播种期对直播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3.2.1 碾磨品质

3.2.2 外观品质

3.2.3 蒸煮品质

3.3 不同播期对稻米淀粉含量的影响

3.3.1 直链淀粉含量

3.3.2 总淀粉含量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果综述

4.2 品种的播期差异

4.3 播期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4.4 稻米品质受播期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为了探讨在川东北丘陵区于油菜收获后直播杂交水稻可行性及品种选用等相关问题,以B优838、富优1号、辐优151和冈优188四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对四品种在油菜收获后分不同时期直播条件下的结实状况(着粒数、结实率)、籽粒充实情况(充实率和充实指数)、稻米品质(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蒸煮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
  1.着粒情况不同品种随播期推移单穗着粒数变化趋势不一,但又以第四期及以后各播期变化较大且不稳定;结实率则统一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
  同一穗位的着粒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变化趋势因品种和穗位不同而异;不同穗分位的最大着粒数分散在各播期,因品种不同,富优1号三个穗位均以第一期的着粒数最多,冈优188则以第四期的着粒数最高,B优838最高着粒数分布在后三期,辐优151分散在第一期和后两期,着粒数受播期影响较小,大穗冈优188除外;随播期的推迟,不同穗分位的结实率普遍以前三期较大。同一品种几乎都以发育启动居中的穗中部的着粒数多于穗顶部(发育启动最早)和穗底部(发育启动最晚)。
  2.充实率及充实指数播期的推迟对实粒千粒重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且对大粒品种(冈优188)的影响大于小粒品种(富优1号);充实率及充实指数普遍以后两期较差,播期越晚对籽粒充实越不利。
  籽粒充实率和充实指数普遍表现为穗顶部>穗中部>穗底部,播期内实粒千粒重始终以穗顶部最大,且与穗中、底部有极显著差异。
  3.稻米品质
  碾磨品质各参试品种糙米率随播期的推迟前三期表现为逐渐降低,后两期又有上升的趋势,甚至第五期有超越第一期之势。精米率因播期的不同而大小不一,但并未表现出统计差异(富优1号除外)。整精米率的变化是碾磨品质中变异最大的,首末两期普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富优1号和B优838以第一期较好,而辐优151和冈优188则以末期(第五期)表现较突出,播期的推迟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食味品质播期越晚稻米胶稠度越大(前三期相对较低),甚至达极显著水平。
  外观品质播期的变化对米粒大小及其长宽比无显著影响。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垩白粒率变化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但又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垩白大小(面积)的变化没有统一或明显的趋势。
  淀粉含量不同播期直链淀粉含量不一,但播期影响极小,统计不显著。总淀粉含量随播期的变化因品种而异,末期(第五期)的含量表现为两个极端,即最大或最小,含量极不稳定。因此,晚播给淀粉的积累增加了些许不可预测性。
  生产上采用水稻直播方式的前提下,就这四个实验品种而言,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水稻品种且适时早播(6月前)为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