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乡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研究
【6h】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乡村建设理念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述评

1.2.1 文献回顾

1.2.2 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1.3.1 历史上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3.2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时代背景与乡村建设

第一节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乡村建设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乡村建设的世界背景

第三节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乡村建设的思想背景

第三章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村建设理论

第一节 从基督教社会服务到社会学系乡村建设

3.1.1 基督教追求下的乡村社会服务

3.1.2 关注“乡村福利”

第二节 建设乡村,复兴国家

3.2.1 乡村建设与国家复兴

3.2.2 基于社会学的乡村建设理论设计

第四章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村建设实践

第一节 建立社会学“实验室”

4.1.1 清河镇试验区

4.1.2 从清河镇到平郊村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的广泛参与

第三节 乡村建设:乡村现代化的努力

第五章 乡村建设与社会学的发展

第一节 乡村建设促进学科自觉

第二节 迈向学术追求的社会学:“社会改良家”到“社会学家”

5.2.1 乡村建设与乡村社会调查

5.2.2 社区研究成就“燕京学派”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诞生于这个时代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自成立之初就伴随着对乡村建设的关注。但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村建设却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综合采取文献法、学派法、人物法、比较法,以社会史研究与社会思想研究相结合,突出用社会学理论来认识。
  燕京大学社会学的乡村建设理念与实践,有其时代特定的社会背景、世界背景与思想背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对乡村问题的关注,起始于外国人对基督教传教的追求,因中国人追求国家复兴达到乡村建设的高潮。许仕廉、杨开道等人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对乡村建设做出独到的理论探讨和设计。同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清河试验区、平郊村实验区,深入农村进行乡村建设试验,并广泛参与定县实验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乡村建设活动。虽然最后都没能成功,但其努力依然成为一股推动力量,促进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社会学与其他学科深入互动,逐渐产生学科自觉,到三十年代中后期,吴文藻倡导实现从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的范式转换,最终进入“燕京学派”的成熟期。
  总体而言,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村建设阐释了学科与社会的互动“机制”。通过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社会学学科发展与农村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实现了互构。这对于人们把握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国社会学,是具有参考借鉴意义的。
  当然,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历史事实与过程的粗略把握及理论框架的相对狭窄等。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