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发展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打破单一公有制格局,实现所有制理论创新

1.1.1 明确个体经济的补充地位

1.1.2 肯定私营经济的补充地位

第二节 确立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现所有制理论第二次创新

1.2.1 “共同发展论”的确立

1.2.2 “基本经济制度论”的确立

第三节 十六大以来,所有制理论与时俱进

1.3.1 “两个毫不动摇”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1.3.2 十六届三中全会实现所有制理论攻坚性突破

1.3.3 十七大“两个平等”思想的提出

第二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

第一节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

2.1.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所有制判定上的生产力标准

2.1.2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贡献

第二节 单一公有制格局的突破

2.2.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述

2.2.2 突破单一公有制格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节 公有制内涵的扩展和实现形式的创新

2.3.1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传统形式

2.3.2 公有制内涵和实现形式的扩展

2.3.3 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公有制形式分离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2.4.1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依据

2.4.2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现实基础

2.4.3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途径

第五节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2.5.1 对马克思主义股份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5.2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客观必然性

2.5.3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创新发展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为国企改革指明方向

3.1.1 产权:国企一切问题的深层症结所在

3.1.2 产权及其基本功能

3.1.3 产权改革:解决国企难题的关键

第二节 带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

3.2.1 非公有制经济取得的成效

3.2.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3.2.3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三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

3.3.1 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回顾

3.3.2 中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

3.3.3 中国农村所有制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所有制改革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自1978年以来,我国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巨大进展,已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改革的这一成就,得益于科学的所有制理论的指导。所有制理论的每一次突破,成为所有制改革实践向前推进的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长期受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我国在所有制形式优劣衡量与取舍标准上,片面追求公有制本身的公有化程度和纯而又纯的所有制结构,将诸多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形式人为地排斥在所有制结构之外,直接造成经济体制僵化,所有制形式过分单一。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30年间,理论界从所有制评判标准、公有制内涵、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否兼容等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把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研究逐渐拉回到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主要包括:“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单一公有制格局的突破、公有制内涵的拓展、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丰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等等。
   经过改革,我们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有经济坚定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并取得长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践不但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向全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活力与生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