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外交的悲剧: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演变(1948-1991年)
【6h】

美国外交的悲剧: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演变(1948-1991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言

第一章 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中间道路”政策(1948-1960年)

第一节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及其在战后的发展

一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历史

二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在战后的强化

三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引发的国际争议

第二节 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中间道路”政策的原因

一 冷战的战略需要

二 美国在南非的现实利益

三 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与社会反应

四 南非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

第三节 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中间道路”政策

一 反对联合国干预阶段

二 反对联大谴责阶段

三 反对施压行动阶段

第二章 从“中间道路”走向有限制裁(1961-1968年)

第一节 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采取的“中间道路”政策所遭遇的挑战

一 非洲独立国家的壮大

二 苏联对第三世界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 美国国内民权运动和反种族隔离运动的发展

四 南非国内局势的恶化

第二节 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有限制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 肯尼迪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问题的新思考

二 美国对南非的自愿武器禁运

三 肯尼迪政府对南非的经济政策

四 约翰逊任内有限制裁的继续与加强

第三节 美国在1960年代固守有限制裁政策的原因

一 冷战中的美国国家利益

二 关于经济交往作用的理念

三 非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四 西方盟国的态度

第三章 有限制裁中的交流与限制(1969-1980年)

第一节 共和党执政后有限制裁得以延续的历史背景

一 美苏冷战的缓和

二 非洲国家注意力的转移

三 美国国内对政府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政策的制约有限

四 南非国内局势、经济发展及其内外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以交流为重点的有限制裁政策

一 尼克松政府在有限制裁中以交流为重点的原因

二 尼克松政府与南非交流的有限制裁政策

三 福特政府对尼克松政府南非政策的继承

第三节 卡特政府以限制为重点的有限制裁政策

一 卡特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政策的出发点

二 卡特政府加强限制南非的努力及其局限性

三 卡特政府拒绝经济制裁和支持沙利文原则

四 卡特政府后期在南非种族隔离问题上的温和化

第四章 从有限制裁到“全面”制裁的重大转变(1981-1991年)

第一节 里根总统首届任期内对南非的“建设性参与”政策

一 里根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其南非政策的形成

二 里根政府对南非的“建设性参与”政策

第二节 美国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源

一 里根政府“建设性参与”政策的失败

二 南非人民反种族隔离斗争的高涨

三 美国国内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形成的高潮

第三节 美国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走向“全面”制裁

一 里根政府和美国国会对南非局势变化的反应

二 1985年总统行政命令的颁布

三 1986年全面反种族隔离法的通过

第四节 美国对南非的“全面”制裁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一 里根政府对全面反种族隔离法的消极执行

二 布什政府和美国国会在进一步制裁南非上无所作为

三 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美国取消制裁

第五章 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所采取政策的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 美国政策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影响

一 美国的南非政策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 美国的南非政策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所产生的正面影响

第二节 美国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政策的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南非共和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主要有土著人、白人、“有色人”和以印度人为主体的亚洲人。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南非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与隔离。特别是代表阿非利卡人右翼的国民党1948年上台后,出于文化、传统、经济利益和政治等方面的考虑,白人政权把南非历史上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推行到极致,即施行种族隔离制度,根据一个人的肤色来决定其政治、经济、社会等权利。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南非国内非白人的坚决反对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本文就是对1948至1991年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进行的考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与南非之间关系就相对密切,但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南非这两个同样是多种族的国家在种族政策方面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努力走向种族融合,而南非则是千方百计地把不同种族隔离开来,极力推行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成为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议题。美国在这一时期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48到1960年,即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实行“中间道路”政策的时期。美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面临着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出于道义、国际宣传和国内种族关系的考虑,它不能不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另一方面,出于对苏冷战等方面的需要,它在冷战中希望加强与南非这个“坚定”的反共盟友的关系。在这两难之间,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美国两任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所谓的“中间道路”政策,即在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表示口头反对的同时,又对国际社会干预南非种族问题进行抵制。
   第二个阶段是从1961到1984年,美国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有限制裁的政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大量非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苏联在第三世界攻势的加强、美国国内民权运动的发展和南非国内局势的动荡,使得肯尼迪政府在六十年代初开始调整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使之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在南非种族问题上拒绝采取施压行动,转向赞成对南非采取有限制裁。1963年,肯尼迪政府对南非实行了自愿武器禁运,这是美国为促使南非改变其种族政策所采取的第一个具体施压行动。约翰逊上台后,继续了肯尼迪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并有所加强。它扩大了美国对南非自愿武器禁运的范围,并在经济上采取少许限制美国和南非之间经济联系的措施。这样,美国对南非实行有限制裁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此后的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在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问题上,继续奉行有限制裁政策。它们在政治上谴责种族隔离制度,在军事上实行自愿武器禁运,甚至走向了强制性武器禁运,但是坚决反对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不过,由于这几届政府所处具体的历史背景不同和各自理念的差异,它们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也存在差异。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比较偏重于维持美国和南非的交流,而卡特政府则比较强调限制美国和南非的关系。其最终目标依然是在与南非这个冷战中的盟友保持来往的同时,以有限制裁的温和手段促使南非通过渐进性改革废除为美国所难以接受的种族隔离制度。
   里根总统在其第一届任期内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实行的所谓“建设性参与”政策,仍然不离有限制裁的巢臼。不过,里根政府比起卡特政府来说,在谴责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上远为消极,而在促进美国和南非的经济联系以及减少对南非武器禁运的限制方面则不遗余力。尽管如此,里根政府依然不敢取消美国对南非实行的武器禁运。
   第三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1年,即美国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实行“全面”制裁的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南非政府顽固坚持种族隔离制度和严厉镇压国内黑人的反种族隔离运动,南非国内的局势陷于动荡之中。这样,里根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建设性参与”政策遭到了失败。迫于美国国内反种族隔离组织和广大公众的压力,里根政府不得不在1985年对南非实行了较为广泛的制裁。然而,随着南非国内局势的持续恶化和美国国内反种族隔离的舆论愈来愈强大,国会中主张对南非实行更严厉制裁的议员终于占据上风,推动美国国会在1986年通过了全面反种族隔离法。这样,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长期坚持的有限制裁政策转向“全面”制裁。美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全面”制裁直到1991年南非政府对种族隔离制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后,才由布什政府宣布取消。
   在美国政府于1980年代中期改变政策的同时,南非国内局势由于黑人反抗与白人政权残酷镇压的恶性循环而陷入动荡之中。1989年9月上台的南非德克勒克政府认识到,种族隔离制度是南非国内动荡的根本原因,它严重阻碍了南非经济的发展。于是,德克勒克政府在1990年开始改革,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使南非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毫无疑义,南非之所以能够和平废除存在了三百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主要是南非广大黑人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的结果。但是,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坚决反对和数十年来一直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所努力的世界反种族隔离运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它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对南非实行的制裁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战后美国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政策始终具有两面性,即在不得不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表示谴责甚至采取某些制裁措施的同时,又以制裁不会促进南非白人政权放弃种族隔离制度为借口,长期顽固抵制国内外要求对南非实行全面制裁的压力。后者显然是出于对苏冷战和维护美国在南非各种利益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承认美国政府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谴责和它所采取的制裁措施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起了一定作用的同时必须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反对和抵制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采取更为强硬态度的做法,实际上纵容甚至支持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可以说是导致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旷日持久的原因之一。这对于一贯标榜人权、民主、自由的美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外交上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美国所鼓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和它的实际利益发生冲突时,它选择的往往是后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