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方式的关系与影响——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研究
【6h】

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方式的关系与影响——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目的

0.1.3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0.2.1 研究思路和篇章结构

0.2.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贸易、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

1.1.1 产业内贸易的兴起

1.1.2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第二节 水平型直接投资——产业内贸易的替代

1.2.1 水平型FDI与产业内贸易的替代

1.2.2 水平型FDI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产品内贸易与垂直FDI和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关系

1.3.1 基于中间投入品的产品内贸易

1.3.2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垂直型FDI

1.3.3 垂直专业化生产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公司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与外包的关系

1.4.1 公司内贸易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1.4.2 基于契约理论的生产外包

第五节 评述:贸易、投资和国际生产的关系

1.5.1 投资替代贸易的理论依据

1.5.2 投资与贸易互补的理论依据

1.5.3 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互动关系

第六节 进一步研究及总结

1.6.1 贸易与FDI战略的选择

1.6.2 总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贸易、投资和国际生产方式的经验研究综述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在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2.1.1 欧共体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2.1.2 产业内贸易的跨国分析

第二节 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替代产业内贸易的例证

第三节 垂直专业化生产与中间投入品贸易

2.3.1 垂直专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

2.3.2 垂直专业化产品出口的多国统计

2.3.3 垂直专业化生产和美国的国际贸易

2.3.4 产品内贸易:以中间投入品为贸易对象的垂直贸易

第四节 公司内和产品内贸易的发展与外包的影响

2.4.1 公司内贸易与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2.4.2 外包对劳动力需求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国际生产体系下中国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际生产体系的发展及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3.1.1 国际生产体系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

3.1.2 新型国际生产体系对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3.1.3 新型国际生产体系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工业部门中间产品贸易的结构与发展趋势

3.2.1 中间产品贸易部门的确定

3.2.2 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概况

3.2.3 分部门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中国工业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国内技术含量

3.3.1 垂直专业化生产的概念及相关文献

3.3.2 国内销售产品的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算

3.3.3 出口贸易垂直专业化程度的测算及比较

3.3.4 分行业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测算

3.3.5 垂直专业化程度与国内技术含量关系的检验

3.3.6 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四节 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3.4.1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3.4.2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垂直型FDI和水平型FDI的测算

3.4.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的展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投资和国际生产关系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国际生产分离的贸易模型

4.1.1 小型开放国家条件下国际生产分离的李嘉图模型

4.1.2 小型开放国家条件下国际生产分离的H-O理论模型

第二节 国际生产分离的外国直接投资模型

4.2.1 国际生产分离与跨国公司的投资与生产

4.2.2 不同类型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分离

第三节 贸易、投资和国际生产分离的一般均衡模型

4.3.1 基于D-S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

4.3.2 计量模型的推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中间产品贸易、投资和国际生产关系的经验研究

第一节 中间产品贸易、垂直专业化生产与FDI的协整分析

5.1.1 中国中间产品贸易、垂直专业化生产与FDI的发展概况

5.1.2 中间产品贸易、垂直专业化和FDI的协整关系检验

5.1.3 基本结论

第二节 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

5.2.1 计量模型

5.2.2 数据的获得及处理

5.2.3 计量结果分析

第三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5.3.1 诸多因素对我国工业部门结构调整的影响

5.3.2 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垂直专业化的国际生产对中国的影响:以劳动力市场为例

第一节 国际生产分离对要素价格的影响和决定

6.1.1 国际生产分离对要素价格的影晌

6.1.2 国际生产分离对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二节 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需求变化影响的经验研究

6.2.1 相关文献评述

6.2.2 模型与数据

6.2.3 计量结果分析

6.2.4 对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6.3.1 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与建议

6.3.2 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结论与前瞻

一、主要结论

二、前瞻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国际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是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化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方面的发展呈现日益趋同的特征,但是研究国际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考虑这两个领域,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也成为不可小觑的一个因素,所以,全方位考察贸易、投资和跨国公司生产越发显得至关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贸易、投资与跨国生产之间的关系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主要阐述了近几十年来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FDI)和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方式的变迁,从理论上梳理和澄清了三者在发展历程中的相互关系,对不同研究观点和理论逻辑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跨国公司在贸易与投资之间的战略选择进行了理论探讨。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对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文中运用大量学者的实证研究来验证上面的理论,无论是统计数据描述还是计量方法的检验,分别对贸易、投资和国际生产的所产生的效应做出了具体的例证。
  接下来,文章把视角转向了中国的现状研究。在新的国际生产体系下,无论是中国的贸易,还是对外直接投资都应该是全球研究的焦点,因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国际分工对中国产生的效应也是极其显著的。根据上文的研究思路,重点是实证研究了中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与结构组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与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新发展。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就可以对所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描述和模型框架的构建。其中,主要借鉴了几位外国学者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李嘉图模型和赫—俄模型的简单贸易模型中的国际生产分离、跨国公司投资和生产分离的理论关系等。最后,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将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分离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将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行了综合考察。
  在获得各方面数据基础上,就可以进行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分离的实证研究。首先,对中国的中间产品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与中间产品贸易和垂直专业化生产具有单向因果关系。论文的核心实证是在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用包含投资、生产、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变量对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贸易做了计量检验,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回归结果,对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提供了实证基础。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国际生产模式的变化对中国要素市场的决定。中间产品贸易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改变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和稳定性。实证部分不同于以往研究全部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变化影响的做法,而是把中问产品贸易分离出来,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单独分析其对中国工业总体与分部门的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出口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而其进口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是负的,此外中间产品贸易加大了中国制造业就业的风险与不稳定性。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提高工资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