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极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和损伤机理
【6h】

极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和损伤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强震作用下混凝土坝的动态响应及失事机理研究概况

1.3 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毁伤特性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断裂破坏过程

2.1 引言

2.2 地震开裂破坏模型

2.3 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及破坏过程

2.4 混凝土重力坝强震潜在失效模式识别

2.5 初始裂缝对混凝土重力坝失效模式的影响

2.6 混凝土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累积破坏效应

3.1 引言

3.2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3.3 损伤累积破坏指标

3.4 强震持时对混凝土重力坝损伤累积破坏的影响

3.5 主余震地震序列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累积破坏效应

3.6 近断层地震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累积破坏效应

3.7 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效应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性能评估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及其边界效应

4.1 引言

4.2 基于Lagrangian-Eulerian的全耦合方法

4.3 材料模型及状态方程

4.4 水下和空中爆炸的冲击波传播特性

4.5 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的边界效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及破坏机理

5.1 引言

5.2 高应变率下的非线性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5.3 耦合模型验证

5.4 水下和空中爆炸冲击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特性

5.5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破坏效应

5.6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爆性能

5.7 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预测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坝工技术的发展,一大批100m~300m级的高坝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一般状态下,大坝正常的安全运行可以得到保障。然而我国高坝建设主要位于西南强震区域,由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超过设计地震的地震动是存在并可能发生,当发生超设计地震时,大坝可能遭受破坏,抗震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同时高坝由于其显著的政治经济效益,无疑成为局部战争和恐怖爆炸袭击的重点攻击对象,大坝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突发极端荷载作用下的大坝动态响应行为和损伤机理进行研究,评价高坝的抗震及抗爆安全性,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防灾减灾重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面对的前沿性关键技术问题和重要战略课题。
  由于失事后果严重,突发极端荷载下的高混凝土坝安全及防护问题值得关注。对于混凝土重力坝而言,可能引发大坝灾变的极端荷载主要包括:强地震荷载和爆炸荷载。为了揭示强震及突发性爆炸冲击荷载下大坝的动态响应行为和损伤破坏机理,本文(1)从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断裂破坏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方法;初始裂缝、强震持时、主余震地震序列、近断层地震动对大坝抗震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及损伤机理;(2)并从炸药在不同介质的爆炸过程、冲击波传播特性、边界效应;水下和空中爆炸冲击下的大坝毁伤特性;水下爆炸冲击下的大坝破坏效应、抗爆性能及损伤预测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力行为和毁伤机理。主要创新工作内容如下:
  (1)探讨了大坝强震断裂破坏过程,概化出强震潜在失效模式
  基于扩展有限元基本理论,研究了强震荷载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渐进失效过程以及裂缝张开闭合行为,验证了该方法在分析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过程的可行性,并讨论了网格尺寸效应;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在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渐进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开裂破坏位置,概化出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潜在失效模式,得到了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薄弱部位。
  (2)建立了含初始裂缝的地震开裂模型,提出了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方法
  建立了含初始裂缝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开裂模型,探讨了初始裂缝对混凝土重力坝起裂时刻、开裂破坏过程、破坏模式、裂缝开展深度、及抗震性能的影响;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标准及理论出发,针对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混凝土重力坝极限抗震能力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性能的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初步评估大坝的极限抗震能力,同时根据大坝开裂破坏模式、抗滑稳定及坝基塑性区发展范围等方面进一步综合评价坝体-坝基系统的极限抗震能力。
  (3)建立了损伤累积破坏指标,系统讨论了强震对大坝抗震性能的影响
  利用能考虑混凝土软化并可反映实际损伤耗散能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根据混凝土重力坝损伤开裂发展特征,建立了大坝局部和整体损伤累积破坏指标;基于能量持时的基本定义,对不同实测地震动的强震持时进行了预测,探讨了强震持时对混凝土重力坝损伤累积破坏的影响;建立了主余震地震序列的构造方法,通过将实测主震地震动和余震地震动前后连接起来形成了本文所采用的主余震地震序列,定量揭示余震作用对混凝土重力坝累积破坏的影响;采用Lagrangian算法建立了大坝-库水-地基系统的动力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了近断层和远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响应行为和损伤累积破坏效应。
  (4)建立了水下爆炸气穴模型,探讨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冲击波传播机制
  建立了近边界面水下爆炸气穴效应模型,并验证了气穴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自由面、结构面背水及结构面背空气对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揭示了冲击波与自由面反射的稀疏波相互作用以及冲击波与结构面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分析了入射冲击波与反射冲击波的叠加效应,以及由此导致的水面切断效应及气穴现象;探讨了冲击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透射和反射机理,对比解析了冲击波在结构背水和背空气下的传播机制。
  (5)提出了大坝抗爆高效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爆炸冲击下大坝毁伤特性
  建立了基于Lagrangian和Eulerian耦合方法的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全耦合模型,提出了适应大规模和高度非线性问题的高效数值计算方法;考虑爆炸作用下混凝土的高应变率效应、冲击波与结构的动态相互作用以及结构的动态响应等复杂问题,通过与已有的试验成果进行对比,验证耦合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起爆介质对冲击波压力峰值、冲量、传播速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水下和空中爆炸下大坝动态响应行为和毁伤特性。
  (6)探讨了大坝抗爆性能,首次提出了水下爆炸冲击下大坝损伤预测模型
  探讨了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混凝土重力坝的动态响应行为和破坏效应,分析了近大坝水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特性;研究了起爆距离、炸药量、起爆深度及库前水位对混凝土重力坝破坏效应和抗爆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水下爆炸冲击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毁伤机理、破坏模式及抗爆薄弱部位,并得到了预警放水的有效人防措施;根据水下爆炸冲击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破坏特征,建议了混凝土重力坝的损伤破坏等级分类,识别对重力坝破坏状态最具影响的因子,首次提出了水下爆炸冲击下混凝土重力坝损伤预测模型,划分了相应于不同破坏等级的重力坝损伤预测关键曲线,得到了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下的混凝土重力坝安全起爆距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