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研究
【6h】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1关于智力引进

1.2.2关于人力资源风险

1.2.3关于智力引进中的人力资源风险

1.3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分析

2.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基本特征

2.1.1运营特征——创新

2.1.2组织特征——柔性

2.1.3文化特征——多元化

2.1.4人力资源特征——复合型

2.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构成

2.2.1引智基地人力资源构成

2.2.2创新型引智基地负责人

2.2.3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

2.2.4博士研究生

2.3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分析

2.3.1强调人性化管理

2.3.2重视文化融合

2.3.3重视团队建设

2.3.4强化知识管理

2.3.5实施多样化激励方式

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分析

3.1心理契约理论作为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3.1.1心理契约概念界定

3.1.2心理契约与知识型员工

3.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构成及成因

3.2.1人员流动风险及其成因

3.2.2契约风险及其成因

3.2.3招聘风险及其成因

3.2.4道德风险及其成因

3.2.5团队合作风险及其成因

第四章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4.1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管理中的心理契约构建

4.1.1传递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合理选择团队成员的类型

4.1.2通过多渠道的沟通使心理契约明晰化

4.1.3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4.1.4塑造引智基地的共同远景

4.1.5构建团队的信任感和亲密感

4.1.6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时的修正

4.2基于心理契约的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管理要素分析

4.2.1满意度

4.2.2组织承诺

4.2.3基于心理契约的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管理模型

第五章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对策

5.1以人为本,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

5.1.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5.1.2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

5.2重视招聘和筛选技术、建立健全人才识别机制

5.3建立复合激励机制

5.3.1建立与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创造性相匹配的激励制度

5.3.2建立与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尊重欲相匹配的激励制度

5.3.3建立与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成就欲相匹配的激励制度

5.3.4建立与科研创新型知识团队自我激励相匹配的激励制度

5.3.5保证引智基地的外部公平与内部公平

5.4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5.4.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本投资对象测评体系

5.4.2建立严格、公正、准确的业绩考核体系

5.4.3建立组织与成员利益共同体

5.5做好学科梯队建设工作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6.1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教授伪造学术履历

6.1.1案例综述

6.1.2案例分析

6.2天津大学微米/纳米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经验

6.2.1案例综述

6.2.2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智力的竞争。知识经济的出现将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智力引进已经成为各国的战略举措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起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以期通过引进国外智力来加强国内的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然而,我国对该项目的研究还局限在项目必要性、项目运行和管理机制等宏观层面上,对项目特征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所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本文根据引智基地及其人力资源特点,从心理契约理论出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具体分析了引智基地人力资源各类风险的成因及风险防范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并阐述了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二章具体分析了引智基地特点及其人力资源管理要素。第三章针对本文的研究主题与目的,分析了引智基地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成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理论和实用角度探讨了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最后,第六章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引智基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