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法的研究
【6h】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法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复合材料的层间增韧方法及增韧原理

1.2.1 层间颗粒增韧

1.2.2 层间薄膜增韧

1.2.3 层间纳米纤维增韧

1.3 “离位”增韧技术

1.4 非反应诱导相分离及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实验原料和设备

2.1.2 结构化增韧层材料的准备

2.2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制备

2.2.1 制样前准备

2.2.2 VARI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

2.2.3 复合材料层合板测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性能测试方法

2.3.1 复合材料层合板Ⅰ型断裂韧性测试

2.3.2 复合材料层合板Ⅱ型断裂韧性测试

2.3.3 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实验

2.3.4 台式扫描电子显徼镜界面观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增韧方法增韧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构化增韧层的微观结构

3.2.1 玻纤表面毡GFSM微观结构

3.2.2 尼龙6(PA6)纳米纤维膜微观结构

3.2.3 铺覆尼龙6纳米纤维膜的玻纤表面毡(GFSM+PA6)微观结构

3.3 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3.3.1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ⅠC

3.3.2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增韧机理

3.4 复合材料Ⅱ型层间断裂韧性

3.4.1 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

3.4.2 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增韧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增韧方法增韧复合材料的剩余压缩强度分析

4.1 引言

4.2 低速冲击试验及结果

4.3 含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剩余压缩强度结果分析

4.3.1 常见的压缩破坏模式

4.3.2 试件破坏外观图

4.3.3 压缩载荷变化曲线分析

4.3.4 剩余强度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四种增韧方法增韧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总结

5.1.2 四种增韧方法增韧复合材料Ⅱ型层间断裂韧性总结

5.1.3 四种增韧方法增韧复合材料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发生在复合材料层间的分层损伤已经成为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与分析中最重要的破坏形式,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于选取合适的层间增韧材料抑制其分层,提高其断裂韧性上。
  基于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离位”增韧思想,本文选取了三种新型的结构化增韧层材料,包括:市售玻纤表面毡(GFSM)、尼龙6(PA6)静电纺纳米纤维膜以及表面毡和尼龙6纳米纤维膜的共混结构(GFSM+PA6),通过VARI工艺制备了未添加增韧层和添加GFSM、PA6、GFSM+PA6四种不同形式的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通过进行Ⅰ型、Ⅱ型层间断裂韧性以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层间增韧材料对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从而对比总结出最优的层间增韧方法。并通过层间增韧机理的分析,深入了解非反应诱导相分离的离位增韧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情况下的增韧方法都提高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韧性。根据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看来,添加PA6的复合材料试样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ⅠC、GⅡC分别提高了20.7%和40.2%倍,添加GFSM的复合材料试样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GⅠC提高了70.3%,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ⅡC提高了63.9%,添加GFSM+PA6的复合材料试样的GⅠC和GⅡC分别提高了10%倍和41.6%,可以看出,层间插入玻纤表面毡作为增韧材料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是三种增韧方法里增韧效果最显著的。最后,通过扫面电镜分别对Ⅰ型和Ⅱ型断裂韧性试验中试样的断裂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研究其增韧机理。通过冲击后压缩性能实验的研究,发现插入PA6的复合材料试样的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CAI值的增加率仅为0.1%,插入GFSM+PA6的复合材料试样的CAI值的增加率也只有0.5%,而插入GFSM的复合材料试样的CAI值的增加率为24.5%,效果显著,进一步验证了玻纤表面毡作为增韧层材料对复合材料韧性提高的作用。
  综上所述,三种不同的增韧方法都可以提高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韧性。同时本文提出的两种结构同步增韧复合材料的思想作为一种探究性试验,为以后新型层间离位增韧技术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