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h】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和特色

1.1.2 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导致大学生就业危机

1.1.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理念

2.1 核心概念与相似概念界定

2.1.1 教育的应用性与应用型概念界定

2.1.2 学术应用型、工程应用型、技术应用型概念界定

2.1.3 技术专科、技术本科、应用型本科内涵界定

2.2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历程

2.2.1 我国全日制高校分类

2.2.2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历程

2.2.3 不同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划分

2.2.4 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形成与确立

2.2.5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现状及理念

2.3 发展应用本科教育的战略意义

2.3.1 是实现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题中之义

2.3.2 是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2.3.3 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举措

2.3.4 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2.3.5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

第三章 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属性

3.1 国内外高等教育分类

3.1.1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3.1.2 美国卡耐基高等教育分类

3.1.3 国内常见高等教育分类

3.2 典型国家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

3.2.1 典型国家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概况

3.2.2 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

3.3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特征分析

3.3.1 管理体制分析

3.3.2 运行机制分析

3.3.3 师资队伍分析

3.3.4 教学资源分析

3.3.5 人才培养特征分析

3.4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属性

3.4.1 本质属性的哲学定义

3.4.2 博士授予权高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属性

3.4.3 硕士授予权高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属性

3.4.4 学士授予权高校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基本属性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 应用型人才供求分析

4.1.1 应用型人才定义及特征

4.1.2 应用型人才供求分析

4.2 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4.2.1 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4.2.2 培养模式的表现形式

4.2.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4.3 典型国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4.3.1 FH模式

4.3.2 CBE模式

4.3.3 CBET模式

4.3.4 芬兰模式

4.3.5 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4.4 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4.4.1 传统四年制模式

4.4.2 建教合作模式

4.4.3 高职升本模式(专升本)

4.4.4 “订单式”模式

4.4.5 校企合作模式

4.5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5.1 “本科+行业岗位群”模式

4.5.2 “本科+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图4-2.“本科+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模式图

4.5.3 “本科+高职”联合培养模式

4.6 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4.6.1 改革创新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4.6.2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4.6.3 保证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前提

4.6.4 融入技能考核是必由之路

4.6.5 建立教学全过程管理监控体系

第五章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

5.1 就业需求导向、因材施教培养模式及效果(以S大学为例)——博士授予权高校

5.1.1 明确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

5.1.2 需求导向建立课程模块

5.1.3 秉承因材施教培养方案

5.1.4 依据学科优势创精品课程

5.1.5 坚持对外开放和国际化

5.2.1 明确办学理念,摆正学校定位

5.2.2 推行“双证书”+“一体化”

5.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对外交流

5.2.4 教学成果与学生质量得到认可

5.3 “本科+行业岗位群"培养模式及效果(以W学院为例)——学士授予权高校

5.3.1 确立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

5.3.2 划分专业方向,增强针对性

5.3.3 坚持产学研,建立“实验区”

5.3.4 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

第六章 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趋势

6.1 应用研究为主、技术教育补充的办学方向

6.1.1 确定办学主体,明确办学定位

6.1.2 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6.1.3 坚持应用研究,服务面向地方区域

6.1.4 践行实习实践,提供相关保障

6.2 应用研究与技术教育齐头并进的办学方向

6.2.1 明确办学主体,突出办学特色

6.2.2 适当调整招生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

6.2.3 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

6.2.4 完善质量评估指标,凸显应用指标

6.3 应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互促进的办学方向

6.3.1 办学主体校与学生培养层次

6.3.2 凸显办学特色,扩宽学生视野

6.3.3 生源分布广,本省市学生占主体

6.3.4 划分专业方向,增强培养针对性

6.3.5 建立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

6.4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办学方向

6.4.1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招生标准

6.4.2 明确培养目标,强调应用与高端

6.4.3 改革、完善、创新教学评估标准

6.4.4 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以点带面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应当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单一化态势,致使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既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不同层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找出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炼出不同层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属性,阐述这些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历史积淀找准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进而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这将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主要选择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定性分析法。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得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创新理念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论证:首先,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其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元的;再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适合与高等职业院校衔接并提出“本科+行业岗位群”模式和“本科+高职”联合培养模式;第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坚持自身特色,探索建立理论型教师队伍和实践型教师队伍路径,从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第五,科学、和谐、创新的办学结构必将加快实现人才资源强国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