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物理实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的设计
【6h】

利用物理实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的设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学生科普的重要性

1.1.2 科学普及中存在的问题

1.1.3 利用物理实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的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科学普及的发展及现状

2.1 国外科学普及工作研究现状

2.2 国内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及现状

2.2.1 新中国科学普及工作的起步阶段

2.2.2 我国科普工作的困难阶段

2.2.3 我国科普工作的恢复发展和积极探索期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2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

3.3 学习迁移理论

3.4 马斯洛需要理论

3.5 信息传播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利用物理实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的研究

4.1 学生的身心特征

4.1.1 生理特点

4.1.2 心理特点

4.2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调查

4.3 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普及的基本原则

4.4 物理实验科学普及的内容设置

4.4.1 纠正前概念

4.4.2 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

4.4.3 科学走向生活—解释物理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4.4 科学小探究

4.5 物理实验科学普及的实现方式

4.6 物理实验科学普及评价的基本框架

4.6.1 基本评价方式

4.6.2 三个评价层次

4.7 科普宣传效果评估

4.8 结论及反思

4.8.1 结论

4.8.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学生科学普及馆之开悟馆实验目录

附录Ⅱ 学生学习中学物理中的迷思概念

附录Ⅲ 自制希罗喷泉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普及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活动。科学普及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中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普及与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轨道,科学普及与学校教育需要交流合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依托于物理课程,对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普及的研究,并据此构建科普评价框架,对科学普及工作和学校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依据于学校物理课程而制作的物理实验为工具,对天津四所学校的5-8年级学生进行实践,并利用构建的科普评价框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提出物理实验的设置有关要求和科学普及与学校教育交流和合作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科学普及中合理与学校教育交流合作,能有效地促进物理科学的普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动机,纠正学生的迷思概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物理中的生活,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我们利用物理实验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普及是成功的、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