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贝沙罗汀拮抗Aβ25-35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6h】

贝沙罗汀拮抗Aβ25-35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毒性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实验分组

2 贝沙罗汀对Aβ25-35处理过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s的影响

3 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s的影响

4 贝沙罗汀对Aβ25-35处理过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mEPSCs的影响

5 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mEPSCs的影响

6 贝沙罗汀对 Aβ25-35处理过的海马 CA1 区锥体神经元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7 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8 贝沙罗汀对 Aβ25-35处理过的海马 CA1 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

9 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

讨论

1 膜片钳技术原理与应用

2 贝沙罗汀对AD模型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

3 贝沙罗汀对AD模型神经元钾通道的影响

4 贝沙罗汀对AD模型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β淀粉样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神经毒性作用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在脑内的过度产生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中心环节。贝沙罗汀(Bexarotene)作为核受体RXR激动剂,近来被证实可通过提高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从而促进AD模型鼠脑中Aβ的清除。这项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但贝沙罗汀对神经元突触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通过电生理实验研究探讨贝沙罗汀对 Aβ25-35致神经元突触传递、钾通道及神经元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可能拮抗效应,为贝沙罗汀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有效临床治疗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1.实验分组
  以出生7-14天Wistar大鼠海马脑片为研究对象。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贝沙罗汀对Aβ25-35处理过的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影响,实验分为con组, Aβ25-35组,Aβ25-35+Bexarotene组;第二部分为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影响,实验分为con组,Bexarotene组。
  2.海马脑片的制备
  将大鼠快速断头取脑,置于0-4℃通氧的人工脑脊液中冷却3 min,然后用振动式切片机在0-4℃通氧人工脑脊液中切出厚度为350μm的海马脑片,随后将海马脑片转至32℃装有通氧人工脑脊液的孵育槽中孵育1 h,1 h后孵育温度调为28℃,实验过程中通氧浓度为95%O2+5%CO2。
  3.玻璃微电极的拉制
  采用水平电极拉制仪将硼硅玻璃毛细管拉制成尖端开口直径在1-2μm的实验用记录电极,将电极内液注入记录电极后入水电阻值在3-5MΩ。
  4.数据记录与给药方式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外向钾电流、诱发动作电位等指标。实验给药方式为向脑片灌流液中加入相应终浓度的药物。
  5.数据分析与统计
  应用 Clampfit10.4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con组, Aβ25-35组,Aβ25-35+Bexarotene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on组,Bexarotene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1.各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s、mEPSCs幅度和频率的变化
  与con组相比,经Aβ25-35(1μmol/L)处理后,Aβ25-35组sEPSCs、mEPSCs平均幅度与平均频率都显著降低(n=7,P<0.05);向Aβ25-35处理过的海马脑片中加入贝沙罗汀(1μmol/L、5μmol/L、10μmol/L),当贝沙罗汀给药浓度为1μmol/L时,Aβ25-35+Bexarotene组 sEPSCs、mEPSCs平均幅度和平均频率与Aβ25-35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n=7,P>0.05)。但是当贝沙罗汀给药浓度为5μmol/L、10μmol/L时,sEPSCs与mEPSCs平均幅度和平均频率较Aβ25-35组都显著提高(n=7,P<0.05)。
  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海马脑片中加入贝沙罗汀(1μmol/L、5μmol/L、10μmol/L),记录不同浓度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神经元sEPSCs、mEPSCs的影响,结果显示:Bexarotene组sEPSCs、mEPSCs平均幅度和平均频率与con组无显著性差异(n=7,P>0.05)。
  2.各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外向钾电流幅度的变化
  与con组相比,Aβ25-35组海马神经元钾电流幅度由2713.83±203.15 pA降为1919.67±162.40 pA(n=6,P<0.05)。经贝沙罗汀(5μmol/L)处理后,钾电流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Aβ25-35+Bexarotene组海马神经元钾电流由1919.67±162.40 pA升高到2436.51±217.27 pA(n=6,P<0.05)。Aβ25-35+Bexarotene组与con组海马神经元钾电流幅度已无显著性差异(n=6,P>0.05)。
  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海马脑片中加入贝沙罗汀(5μmol/L),记录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 CA1区锥体神经元外向钾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con组海马神经元钾电流幅度为2780.50±187.85 pA,Bexarotene组海马神经元钾电流幅度为2813.92±175.74 pA,Bexarotene组与con组相比钾电流并无显著性差异(n=6, P>0.05)。
  3.各组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频率的变化
  与con组相比,经Aβ25-35(1μmol/L)处理后,海马神经元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诱发动作电位个数由12.85±0.70降低到10.56±0.80(n=6,P<0.05)。向Aβ25-35处理过的海马脑片中加入贝沙罗汀(5μmol/L)后,Aβ25-35+Bexarotene组海马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个数升高到12.42±0.54,与Aβ25-35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P<0.05)。Aβ25-35+Bexarotene组与con组水平已无显著性差异(n=6,P>0.05)。
  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海马脑片中加入贝沙罗汀(5μmol/L),记录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 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con组诱发动作电位个数为12.69±0.78,Bexarotene组诱发动作电位个数为12.75±0.82, Bexarotene组与con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n=6,P>0.05)。
  结论:
  1、Aβ25-35可作用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显著降低sEPSCs和mEPSCs的幅度和频率,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造成突触传递功能损伤。贝沙罗汀可拮抗 Aβ25-35对海马 CA1区锥体神经元 sEPSCs和mEPSCs的影响,使sEPSCs和mEPSCs的幅度和频率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贝沙罗汀可通过作用于突触前和突触后位点拮抗Aβ25-35的毒性效应。
  2、Aβ25-35可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外向钾电流幅度,从而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而贝沙罗汀可拮抗Aβ25-35对钾通道的影响。
  3、Aβ25-35可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频率,降低神经元兴奋性,而贝沙罗汀可通过抑制Aβ25-35对钾通道的影响,恢复海马神经元兴奋性。
  4、贝沙罗汀对正常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sEPSCs、mEPSCs、外向钾电流、诱发动作电位无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