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影响
【6h】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资料和方法

1.1.1 患者选择标准

1.1.2 一般资料

1.1.3 手术方法

1.1.4 术后处理及随访指标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3.1 C5神经根瘫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

1.3.2 C5神经根瘫的发生机制

1.3.3 C5神经根瘫与C4/5椎间孔狭窄关系

1.3.4 椎间孔切开对脊柱稳定性影响

1.3.5 C5神经根瘫的预防

1.3.6 C5神经根瘫的治疗及预后

1.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练述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C5神经根瘫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对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C5神经根瘫的发生机制、C5神经根瘫与C4/5椎间孔狭窄的关系以及C5神经根瘫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进行探究。
  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共计200例符合选择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单侧C4/5椎间孔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的患者共计89例,作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共计111例,作为B组。患者术前均行X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存在单侧C4/5椎间孔狭窄。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变节段及诊断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5神经根瘫发生率;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
  结果:A组术后共有1例患者发生C5神经根瘫,其发生率为1.12%,于术后第1天出现;B组共有9例患者术后发生C5神经根瘫,其发生率为8.11%,于术后1-7天出现;两组C5神经根瘫均发生于开门侧,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4.4天。两组C5神经根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9,P=0.045)。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2±29) min和(165±50)mL,均显著高于B组(109±31)min和(145±32)mL(t=3.033,P=0.010; t=3.429,P=0.003)。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3~48月,平均25月;B组4~50月,平均27月。两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这2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长期持续轴性疼痛存在,并且C5神经根瘫症状在随访发现,皆于6个月内恢复正常生活,且脊柱无明显不稳及椎间隙狭窄现象出现。
  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前合并单侧C4/5椎间孔狭窄患者,术中联合单侧C4/5椎间孔切开术可降低术后C5神经根瘫的发生率。术中行单侧C4/5椎间孔切开对于预防术后C5神经根瘫是一种有效措施。C5神经根瘫作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其预后一般良好,大部分术后发生C5神经根瘫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皆可获得良好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