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视患者隐斜视测量方法的研究
【6h】

近视患者隐斜视测量方法的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课题主要探讨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近视患者各种隐斜测量方法之间的可重复性及对融像的消除能力,寻找其合适的隐斜测量方法。测量方法主要有遮盖法、Von Greafe法、Maddox Rod法、Maddox Wing法等几种国内常用的隐斜测量方法,并且加入“Flash”,有效的研究各种破坏融像方法之间的差异。
  目的:
  探讨不同近视程度青少年近视性屈光不正人群,各种隐斜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各种隐斜测量方法对融像的破坏程度以及不同视标对隐斜测量结果的影响,探讨适合的测量方法。
  方法:
  1.按照标准验光流程对被检者进行客观和主观屈光检查,并对受试者进行融像与立体视检查;
  2.筛选全矫视力在1.0以上且融像与立体视功能正常的被检者,使用Von Greafe法、Maddox Rod法、遮盖法、Maddox Wing法配合不同的视标检查水平与垂直方向的隐斜;
  3.利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运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秩和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种方法有“Flash”与无“Flash”参与下的比较:5m处测量时,总体上,除VG0.9外,其它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度近视患者MR与FMR、高度近视患者VG0.6与FVG0.6、MR与FMR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方法有无“Flash”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cm处,总体上,各种方法有无“Flash”之间的测量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除中度近视患者VG0.6与FVG0.6外,其它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各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注视5m视标时,总体上看,VG0.6、VG0.9、FVG0.9及SCT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方法的两次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来说,低度近视患者VG0.6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近视患者SCT前后两次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种方法前后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注视40cm视标时,总体上,各种方法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只有低度近视与高度近视患者VG7×7法前后两次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种方法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各种方法之间的比较:无论是5m处测量时,还是40cm处测量时,有“Flash”参与下与无“Flash”两种情况下,各种方法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MW与FMW之间的比较: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MW与FMW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5)MW、FMW对轴性近视与非轴性近视测量结果之间的比较:水平测量中,MW法与FMW法对轴性近视和非轴性近视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垂直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MW、FMW法对不同近视程度患者测量结果的比较:水平方向,正视人群与三种近视程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近视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垂直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Flash”可进一步消除融像干扰,参与后,隐斜测量结果明显外隐斜:
  (2)远距离FVG0.6、MR以及FMR的可重复性较高,适合测量远距离隐斜;近距离所有的测量方法均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其中FVG0.6最为适合测量近距离隐斜;
  (3)轴性近视患者的隐斜较非轴性近视患者更偏向于外隐斜,近视眼较正视眼更偏向与外隐斜;垂直隐斜无任何差别;
  (4)MW较FMW对融像的消除更彻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