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种生物标志物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6h】

三种生物标志物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分组

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3 细菌感染组结果

4 真菌感染组结果

5 PCT、ET和G试验检出率比较

6 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比较

讨论

1 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

2 内毒素(ET)的临床应用

3 (1-3)-β-D葡聚糖的临床应用

4 对本资料结果的分析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内毒素(ET)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三种生物标志物在ICU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ICU恶性肿瘤发热患者187例,根据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病例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在细菌感染组中,根据细菌培养部位结果分为局部感染组和全身感染组,比较其与对照组中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水平的差异;在真菌感染性发热组中,根据真菌培养和血培养结果分为全身真菌感染组和局部真菌感染组;比较其与对照组中降钙素原、G试验检测水平的差异。
  结果:
  在细菌感染组中,全身感染组、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与局部感染组相比,全身感染组的PCT、E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真菌感染组中,浅部感染组、深部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PCT、G tes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浅部感染组相比,深部感染组的G test检测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T、ET两种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细菌感染性发热,提高了细菌感染的检出率,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升高,检出率高达100%;而 PCT、G test两种检测方法对真菌感染联合检测,提高了真菌感染检测的灵敏度,减少了假阴性的发生,检出率可达96.36%。
  结论:
  PCT、内毒素及G试验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合理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识别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发热(细菌/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重要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