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乌鲁木齐市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研究
【6h】

乌鲁木齐市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乌鲁木齐市2003-2006年度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分析

第二部分:乌鲁木齐市人群使用流感疫苗的策略研究

第三部分;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流感KAP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第四部分:新疆琐琐葡萄提取物抗流感病毒A(H1N1)亚型作用研究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综述: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1、通过乌鲁木齐市的流感/人禽流感监测网络,对乌鲁木齐市2003-2006年度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分析,对本地区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规律进行研究,并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疫情。同时为其它流感预防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2、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人群A(H1N1)亚型,A(H3N2)亚型,B型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来了解人群中流感保护性抗体基础水平,并对人群进行接种流感疫苗后的A(H1N1)亚型,A(H3N2)亚型,B型抗体检测,对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
   3、对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为研究内容,探讨使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为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能否降低其在流感高发季节的社会医疗保险费用,从而为充分利用社会医疗保险资源、制定有利于乌鲁木齐地区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的免疫干预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4、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市城区居民流感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基本情况,同时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社区开展相关传染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5、以新疆药食兼用植物资源抗流感病毒研究为切入点,选择本课题组有抗病毒研究基础的新疆琐琐葡萄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琐琐葡萄多糖、琐琐葡萄总黄酮、琐琐葡萄总三萜是否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为中草药抗流感病毒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在流感监测期间,依照国家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规范要求,采集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培养和MDCK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标本的接种与收获,并用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方法进行病毒抗原的分型鉴定。
   2、随机抽取接种流感疫苗并自愿配合检测实验的10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配对实验方法,接种疫苗前抽取受试对象静脉血0.5ml,并接种成人裂解型流行性感冒疫苗,2个月后再次采集受试对象静脉血0.5ml,进行免疫前及免疫后流感抗体水平检测,使用微量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简称HI试验)方法进行人群流感抗体效价测定。
   3、随机抽取2006年8月1日-8月15日间,在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接种门诊自愿接种流感疫苗并持有乌鲁木齐市社会医疗保险卡的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剔除2005年1月1日后曾接种过流感疫苗以及拒绝接受调查或随访者,共搜集糖尿病患者147例,高血压患者29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74例作为实验组。2007年4月30日后,随机抽取在参加乌鲁木齐市社会医疗保险且2005年7月1日-2007年4月30日内均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中并依照年龄、性别、民族、所患慢病种类及亚分类以及接种流感疫苗前一个流感监测期内的慢性病总花费进行匹配,共收集糖尿病患者141例,高血压患者27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85例作为对照组。为入选的147例糖尿病、297例高血压和27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并通过登记研究对象的社会医疗保险卡号,经受试对象本人同意对其在接种流感疫苗前(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和接种流感疫苗后(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两个流感监测季节内的社会医疗保险花费记录进行追踪,对入选对照组的141例糖尿病,275例高血压,28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经本人同意后亦对其在接种流感疫苗前(2005年9月1日至2006年4月30日)和接种流感疫苗后(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两个流感监测季节内的社会医疗保险花费记录进行追踪。通过计算每例样本在两个季节内慢性病费用总额的差值并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值均数成组比较T检验,以期评价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对其慢性病社会医疗保险花费的影响。
   4、对乌鲁木齐市20岁及以上的本市社区人群分层随机抽样,采用参照标准设计的与流感及其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知识因子(13项)、态度因子(7项)、行为因子(8项)共28个项目,知识、行为因子每题备选答案均转化为二分类资料并赋予分值。对流感及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现况调查,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居民接种流感疫苗的相关因素。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7份。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社区宣传栏及知识讲座教育等多种形式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三个月后开展二次现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来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5、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和MTT法研究新疆琐琐葡萄多糖、琐琐葡萄总黄酮、琐琐葡萄总三萜对抗流感病毒A(H1N1)型作用。采用不同时间和作用途径,初步探讨新疆琐琐葡萄提取物抗流感病毒作用环节。采用Read-muench法计算流感病毒A(H1N1)型在MDCK细胞中的TICD50,,以药物最大无毒浓度2倍稀释,按药物对流感病毒的不同作用环节分成三组,分别就药物对流感病毒的预防作用、直接灭活作用和治疗作用进行研究。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计算细胞病变CPE抑制率,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保护率,HA法测定不同剂量药物组与病毒组log滴度差来评价琐琐葡萄多糖、总黄酮、总三萜的抗流感病毒效果。
   结论
   1、经分析,自乌鲁木齐市开展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以来,对2003/2004,2004/2005,2005/2006三个年度的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2004年度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B型(Victoria系),2004/2005年度流行的优势株为B型(Victoria系),其次为A(H3N2)亚型,2005/2006年度全部转换为A(H1N1)亚型。与其他地区监测资料对比,乌鲁木齐市流感流行规律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流感流行规律基本吻合,主要体现在流行类型及优势株转换基本相同,流行高峰时段与北方其他省市基本同步。乌鲁木齐市自2003年起即为B型流感病毒活动占优势并持续至2004/2005年度,B型Victotia系毒株的流行时间比全国其他地区流行期来临的时间早。2005年11月乌鲁木齐市周边地区暴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将暴发禽流感疫情前后时间段监测哨点流感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对比,2005年9—10月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1株,分离阳性率为42.3%;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共分离出流感病毒124株,分离阳性率为43.8%,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乌鲁木齐周边地区暴发H5N1禽流感疫情前后,人群流感样病例的阳性分离率并无改变,且流行的优势菌株为H1N1亚型,流行的优势菌株亦未发生变化。
   2、乌鲁木齐市人群使用流感疫苗干预措施的初步研究结果说明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提高流感抗体效价水平,对巩固人群抵御流行性感冒的免疫屏障有重要意义。同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流感高发季节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人群的社会医疗保险费用,建议政府利用社会医疗保险后备基金为参保的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实现患者和社会医疗保险部门的双赢。
   3、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流感KAP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研究结论显示在我市社区人群中开展流感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适宜的健康教育手段能不同程度地改变社区人群流感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是预防流感流行的有效措施。
   4、经研究新疆特色植物资源(琐琐葡萄)提取物抗流感病毒A(H1N1)亚型的作用是多途经的,经体外实验研究显示不同有效成分琐琐葡萄总黄酮、琐琐葡萄多酚、琐琐葡萄三萜分别对流感病毒A(H1N1)亚型的预防、直接灭活和治疗有较好效果,可以作为抗流感药用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5、本项目根据我国流感监测任务和乌鲁木齐市的实际需要以及在我国出现禽流感疫情后,预防和控制人间病例的迫切要求,而进行的一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技术建设项目。通过本项目乌鲁木齐市初步建立了呼吸道传染病监测网络,并以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及其相关技术为主的实验室达到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为进一步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为进一步提高疾病监测、防控水平打下了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何华;

  •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学科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马龙;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373.13;
  •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预防控制; 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