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研究
【6h】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及研究路线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路线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及实质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二、主体功能区的特征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含义及理论基础

一、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机制解读

二、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义

一、我国国土空间的特点

二、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意义

第二节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必要性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

第四章 典型国家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启示

第一节 典型国家的实践

一、土地休耕生态补偿——美国

二、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德国

三、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实践——巴西

四、高速公路项目的生态补偿政策——荷兰

第二节 国外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补作用

二、为生态补偿政策提供法律保证

三、政府的推进和监督

四、区域合作是实现生态补偿的重要方式

第五章 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情况

一、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政府手段

二、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市场手段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不利于各类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

二、相关生态税费政策达不到生态补偿的标准

三、主体功能区内及主体功能区之间生态补偿受益的责权不清

四、以纵向生态补偿为主,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还未形成

五、补偿资金来源较少,补偿方式单一

六、缺少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现存补偿标准偏低

第六章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基于机会成本和直接投入成本的基础

第一节 模型理论简介

一、IPAT模型

二、区位熵理论

第二节 核算思路

一、直接投入成本的核算

二、机会成本的核算

三、成本分担系数的计算

第三节 具体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以云南省宜良县为例

一、宜良县直接投入成本的计算

二、宜良县机会成本计算

三、成本分担系数的核算

四、宜良县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

五、对宜良县生态环境的评述

第四节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小结

第七章 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优化

第一节 建立适应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

一、完善健全我国的税费制度

二、完善主体功能区内的投资政策

三、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应与我国转移支付体制结合起来

第二节 创新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生态补偿机制

一、按照双补偿思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二、建立以政府补偿为主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

三、完善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多种补偿方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由于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缺乏可以付诸实施的国土开发规划及宏观政策引导,导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经济发展的布局与生态环境逐渐失衡,国土空间产业结构愈显乏力,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地方政府间的激烈竞争,带来了地区的无序和过度开发,进一步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针对目前严峻的形势,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我国划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为每一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更重要的是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基础。但是,主体功能区划有着其不明显的内在性,如为保护环境发展机会的缺失,对生态环境投入的成本无法得到弥补等,因此,没有相关政策的引导以及完善的补偿机制,严重制约着主体功能区的发展。
  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针对主体功能区下生态补偿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优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中,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补偿”的问题;然后,对国外典型国家生态补偿的成功实践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现阶段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的启示;同时,在国外启示的基础上,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创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以及我国财政政策的优化来说明“怎么进行补偿”的问题。
  本文可能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借鉴国外典型国家的成功实践的经验,得出完善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生态补偿财政政策的启示;第二,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政府和市场调节上的权衡;第三,在分析较多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并以宜良县为例实施测算。本文也有较多的不足之处,如数据的匮乏,某些测算指标(如技术进步系数)的选取比较主观,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