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评价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6h】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及评价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磁共振检查设备、方法及药品

3.宫颈癌MRI分期与病理分期、l临床分期的对照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正常宫颈的MRI表现及宫颈三层结构的ADC值比较

2.宫颈癌的MRI表现及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的ADC值比较

3.宫颈癌放化疗前、后DWI以及DCE-MRI的对比

讨论

1.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原理概述

2.正常子宫颈、宫颈癌的DWI特点及DWI在诊断宫颈癌中的价值

3.宫颈癌的动态增强扫描及TIC类型

4.DWI与TIC类型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监测的价值

5.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功能磁共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综述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正常宫颈及宫颈癌组织分别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动态增强MRI(dynamic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的特点,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MRI检查对宫颈癌诊断、病理分型、分期中的价值,并可监测放化疗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非子宫疾患患者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和肿瘤科就诊的宫颈癌患者25例作为宫颈癌组。25例宫颈癌患者均经手术或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浸润癌(鳞癌21例,腺癌3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行常规MRI检查以及DWI扫描,宫颈癌组患者行常规MRI检查、DWI扫描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宫颈癌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放化疗组15例,手术组1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分析常规MRI、DWI图像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的特点,在Philips工作站测得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比较正常宫颈组织,即内膜、结合带及肌层三层结构ADC值的差异。对测得的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和腺癌以及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对宫颈癌与周围正常子宫肌层TIC类型进行比较。
  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的宫颈内膜、结合带及肌层三层结构可以在DWI图像上清晰显示,内膜的平均ADC值为(1.65±0.17)×10-3mm2/s、结合带的平均ADC值为(1.36±0.12)×10-3mm2/s、肌层的平均ADC值为(1.85±0.15)×10-3mm2/s。结合带的ADC值低于宫颈内膜和肌层的ADC值,宫颈内膜、结合带及肌层三层结构的平均ADC值为(1.62±0.25)×10-3mm2/s。内膜和结合带、结合带和肌层以及内膜和肌层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800,P<0.05)。②宫颈癌组的ADC值为(0.83±0.12)×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的平均ADC值,与正常宫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36,P<0.05)。③21例宫颈鳞癌和3例宫颈腺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9±0.08)×10-3mm2/s、(1.09±0.10)×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3,P<0.05)。④4例宫颈高分化鳞癌平均ADC值为(0.90±0.19)×10-3mm2/s,13例宫颈中分化鳞癌平均ADC值为(0.79±0.04)×10-3mm2/s,4例宫颈低分化鳞癌平均ADC值为(0.68±0.07)×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82,P<0.05)。⑤25例宫颈癌患者TIC类型的分布Ⅰ型2例,Ⅱ型14例,Ⅲ型9例,周围正常宫颈组织Ⅰ型22例,Ⅱ型3例,Ⅲ型0例,两者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10例手术组常规MRI扫描分期和联合DWI、DCE-MRI诊断分期与病理分期对比的准确率分别为60%、90%。14例放化疗组MRI联合DWI、DCE-MRI分期与临床分期的符合率为78.6%。⑦13例行放化疗后复查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平均ADC值为(0.80±0.13)×10-3mm2/s,治疗后平均ADC值为(1.43±0.29)×10-3mm2/s,ADC值明显增高,放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0,P<0.05),TIC分布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10例CR组和3例PR组的ADC值分别为(1.57±0.12)×10-3mm2/s、(0.96±0.04)×10-3mm2/s,CR组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PR组的平均ADC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1,P<0.05);TIC分布类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定量指标ADC值对病变诊断有帮助,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诊断。(2)ADC值对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一定提示作用,还对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有一定提示作用。(3) DWI及DCE-MRI可以提高宫颈癌的分期准确率,并为宫颈癌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评价放化疗疗效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