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感觉刺激促醒程序的有效性研究
【6h】

感觉刺激促醒程序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目次

致谢

附表清单

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感觉刺激促醒研究进展

1.3 已有的SSP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意识行为测量——意识量表

2.3 刺激材料与实施方案

3 实验结果

3.1 被试基础数据

3.2 以SSP总分为指标对SSP疗效的评价结果

3.3 以CRS-R总分为指标对SSP疗效的评估结果

3.4 以患者定向反应的频率作为指标来评估SSP的有效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短篇报道:ownname versus bellring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评估外周感觉刺激促醒程序在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7名植物状态(vs)/无觉醒反应综合症(UwS)患者和14名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入选时患者受伤时间:非外伤性大于41天,外伤性大于112天。
   研究方法:
   此研究使用单一实验组中断时间序列法(ABAB)。刺激呈现周期与基线观察期均为四周(每周三天实施促醒刺激,每天两次)。研究使用五种刺激通道,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视觉刺激物采用患者自己照片或者亲密家属合影;听觉刺激选取患者喜欢的流行或经典音乐;味觉和嗅觉刺激选取患者喜欢的香料;触觉刺激为实施全身按摩。此研究使用CRS-R(ComaRecoveryScale-Revised)以及WHIM(WessexHeadInjuryMatrix)两种量表每周随机顺序测量一次,以评价患者的意识水平。
   结果:
   与第一阶段感觉刺激治疗相比,患者接受第二阶段感觉刺激促醒治疗期间的行为有显著进步(P<0.05);在各治疗阶段中,患者的行为随着每一周的不同而有变化(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患者在接受感觉刺激程序(SSP)治疗第四周的行为评估的总分与第一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非外伤性患者第二阶段SSP治疗的效果优于第一阶段SSP治疗的效果(P<0.05);慢性期(受伤时间>365天)患者的第四周SSP治疗效果与第一周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急性期(受伤时间<365天)与外伤性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第四阶段(Phase-B)的CRS-R评分显著高于第一阶段(Phase-A)的CRS-R评分(P<0.05);外伤性患者的CRS-R总分在第三阶段(Phase-A)和第四阶段(Phase-B)与第一阶段(Phase-A)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急性期患者在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CRS-R总分与第一阶段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与第二阶段(Phase-B)的SSP相比,患者的触觉和味觉刺激通道定向反应的频率在第四阶段(Phase-B)更高;定向反应的频率与病因相关(P<0.05,图14)。进一步分析表明:非外伤性患者的定向反应频率在第二次SSP治疗期间显著高于第一次SSP治疗时(P<0.05);五种感觉通道中,触觉刺激和味觉刺激的定向反应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感觉通道(P<0.05);患者病程长短对于定向反应频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周次中,定向反应频率变化有一定趋势(P=0.08):在慢性期患者,这种趋势尤为明显,第四周与第一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能够看到,慢性期患者的触觉刺激定向反应频率在第四周显著大于第一周(P<0.05)。
   结论:
   SSP对于非外伤性慢性期患者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这种效果并非自然康复的结果。SSP治疗期间患者触觉刺激和味觉刺激的定向反应频率随时间显著增加,说明这两种通道能灵敏地体现患者的行为变化。而急性期和外伤性患者仅仅在CRS-R评分中看到了显著的变化,这与SSP的分析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CRS-R没有对触觉、嗅觉、味觉的相关条目进行设置因而不能更详细地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也可归因于急性期外伤性患者的自然康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