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棚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6h】

大棚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影响因子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文献综述

1.1大棚集约化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

1.2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

1.3浮游植物与水体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1.3.1物理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影响

1.3.2化学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3生物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4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对虾生长状况分析

2.1材料与方法

2.1.2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鉴定和生物量测定

2.1.3对虾生长状况调查

2.1.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结果与分析

2.2.1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2.2.2浮游植物丰度及生物量

2.3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

2.3.1优势种

2.3.2生物多样性

2.3.3对虾生长状况

2.4讨论

2.4.1虾塘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2.4.2浮游植物群落对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2.4.3本章小结

3对虾养殖池塘水体理化因子动态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3.1材料与方法

3.1.1养殖水体概况

3.1.2 样品采集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2.1物理指标动态

3.2.2化学指标动态

3.2.3叶绿素a动态

3.2.4理化因子的PCA分析

3.2.5水体理化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3.3讨论

3.3.1虾塘水体理化因子变化特征

3.3.2水体理化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3.3.3水体理化因子对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3.4本章小结

4对虾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4.1材料与方法

4.1.1养殖水体概况

4.1.2浮游动物样品的采集、鉴定和生物量测定

4.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2.1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4.2.2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

4.2.3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

4.2.4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4.3讨论

4.3.1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4.3.2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4.3.3浮游动物对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4.4本章小结

5对虾养殖池塘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5.1材料与方法

5.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2结果与分析

5.2.1浮游细菌种类组成

5.2.2浮游细菌群落PCoA分析

5.2.3浮游细菌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5.3讨论

5.3.1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5.3.2浮游细菌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5.3.3浮游细菌对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5.4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论文的主要结论

6.2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浮游生物及其RDA分析中的缩写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为了解大棚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本文于2016年4月~11月(先后两个养殖周期)分别对浙江省宁波市鄞州春霖水产养殖场和象山蓝尚科技有限公司两地的大棚集约化对虾海水养殖池塘进行采样调查,了解虾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并分析其与水体理化因子、浮游动物、浮游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排序,分析对虾养殖池塘水体理化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应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排序,分析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主要的水体理化因子、浮游动物和浮游细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期间,鄞州和象山两地虾塘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23种,细胞丰度在1.78?107~5.23?109cells/L之间,生物量在1.36~130.74mg/L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在空间分布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时间分布上差异显著。其中,鄞州虾塘上下半年两个周期初期都以硅藻和绿藻为主,第一周期末期以硅藻为主,第二周期末期以硅藻、甲藻和隐藻为主;象山第一养殖周期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第二养殖周期以绿藻、硅藻和甲藻为主。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 sp.)、微小隐球藻(Aphanocapsa delicatissima)、小席藻(Phormidium tenu)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是鄞州和象山两地虾塘全年的数量优势种。集胞藻属和蛋白核小球藻是鄞州虾塘的生物量优势种;舌形圆筛藻(Coscinodiscus blandus)和微小隐球藻是象山虾塘的生物量优势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组成导致鄞州和象山两地两个养殖周期对虾生长状态产生差异。 2.鄞州和象山两地虾塘pH、盐度(SAL)、溶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活性磷(PO43--P)、氨氮(NH4+-N)、亚硝氮(NO2--N)、硝氮(NO3--N)和叶绿素a(Chl-a)浓度等水体理化因子随养殖时间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两地虾塘水体第一周期的pH、盐度、溶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亚硝态氮含量都高于第二周期,第一周期的硝态氮小于第二周期。通过RDA分析发现,NO2--N和NO3--N是驱动虾塘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其他环境因子如TP、PO43--P和CODMn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3.鄞州和象山两地虾塘中共检出浮游动物63种,其中原生动物26种,桡足类19种,轮虫18种。其丰度在475.0~53155.0ind./L之间,生物量在0.014mg/L~12.578mg/L之间。鄞州、象山两地两个养殖周期的初期,浮游动物丰度均以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为主,到养殖末期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而两地上下半年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都是轮虫的比例占据最大。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 sp.)是两地上下半年养殖末期浮游动物数量优势种和生物量优势种。通过RDA分析发现,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浮游动物有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腔轮虫属(Lecanidae sp.)、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网纹虫属(Favella sp.)和捷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 4.鄞州和象山两地虾塘水样共检测出52个菌门,全年主要优势菌门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两地第一养殖周期浮游细菌检测出的门类都少于第二养殖周期,但优势菌门均多于第二周期。两地上下半年两茬浮游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通过RDA分析表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造成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