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引进绩效的行业差异研究——以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
【6h】

技术引进绩效的行业差异研究——以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研究框架

1.5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点

2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分析

2.1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总体现状分析

2.2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性质分析

2.3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益情况分析

2.4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2.5本章小结

3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作用机理分析

3.1技术引进理论

3.2技术引进效应分析

3.3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直接效应作用机理分析

3.4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间接效应作用机理分析

3.5本章小结

4航空航天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绩效实证分析

4.1研究方法

4.2变量与数据

4.3实证结果

4.4本章小结

5.1研究结论

5.2对策建议

5.3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当前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但该产业的核心技术由欧美等先进国家掌握,而通过技术引进,能够在短时间内缩短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在高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制造业技术附加值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体量大,是高技术产业中两大核心行业。且航空航天制造业是由国家主导,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由市场主导,两者在性质以及技术引进的绩效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技术引进绩效进一步细分为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直接绩效表示引进技术对产业产值的贡献,而间接绩效表示其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并选取航空航天业和电子通信设备业,分别比较了两个行业技术引进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的差异。具体而言,本文在比较两个行业异质性之后,分别分析两个行业技术引进对产出的作用机理,和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利用1999-2014年分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比较两个行业技术引进直接贡献的弹性系数和间接贡献的弹性系数,再利用 DEA测算两个行业技术引进的直接利用效率和间接利用效率,综合比较两个行业技术引进绩效的差异,最后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研究结果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从弹性系数来看,航空航天业技术引进的间接贡献弹性系数显著,直接贡献弹性系数不显著;电子及通信业技术引进的直接贡献弹性系数显著,间接贡献弹性系数不显著。第二,从要素的利用效率看,两个行业技术引进的直接利用效率大致相当,但航空航天行业技术引进的间接效率要远远超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充分说明,航空航天行业技术引进间接绩效高,直接绩效低,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引进技术的二次消化吸收再创新好,但对产出贡献不大,且存在关键技术难以引进的问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引进直接绩效高,间接绩效低。该产业往往引进中间产品,对产出作用显著,可是自主创新水平低,对引进技术的二次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