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镉污染/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
【6h】

镉污染/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植物提取修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致谢

摘要

1 综述

1.1 土壤镉和镉-锌-铅复合污染现状

1.2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1.2.1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1.2.2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1.2.3 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4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修复技术

1.3.1 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的研究

1.3.2 植物提取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1.4 植物提取修复的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1.4.1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化特性的影响

1.4.2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4.3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土壤重金属特征影响

1.5 问题提出和研究内容

1.5.1 问题提出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古银矿区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的分类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地点概况

2.2.2 样品采集

2.2.3 土壤和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2.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土壤Cd、Zn和Pb浓度

2.3.2 植物Cd、Zn和Pb含量

2.3.3 植物对Cd、Zn和Pb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

2.3.4 植物对Cd、Zn和Pb积累特性的聚类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3.自然生境下古银矿区代表性植物根际微生态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品采集

3.2.2 土壤以及植株样品制备

3.2.3 土壤及植物重金属含量测定

3.2.4 土壤微生物生化指标测定

3.2.5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3.2.6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4种矿区植物Cd、Zn和Pb含量

3.3.2 矿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Cd、Zn和Pb含量

3.3.3 矿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化特性分析

3.3.4 矿区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植物提取修复模拟镉污染土壤对根际微生物生化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土壤

4.2.2 供试植物

4.2.3 根箱设计

4.2.4 根箱试验与样品采集

4.2.5 植物与土壤水提取态Cd含量分析

4.2.6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

4.2.7 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测定

4.2.8 土壤酶活性测定

4.2.9 数据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东南景天积累Cd的特性

4.3.2 东南景天生长对土壤水提取态Cd的影响

4.3.3 东南景天生长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

4.3.4 东南景天生长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3.5 微生物性质指标与水溶态Cd的相关关系

4.4 讨论

4.5 小结

5.植物提取修复模拟镉污染土壤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土壤

5.2.2 供试植物

5.2.3 根箱试验与样品采集

5.2.4 植物Cd含量分析

5.2.5 土壤pH、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和Cd的BCR形态分级

5.2.6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5.2.7 土壤微生物代谢水平特征(MicrorespTM)分析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东南景天Cd含量与积累量

5.3.2 植物提取修复对土壤pH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5.3.3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Cd形态特征的影响

5.3.4 植物提取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3.5 植物提取修复对对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5.3.6 微生物参数与主要化学性状之间的冗余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6.植物提取修复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对根际微生物生化特性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土壤

6.2.2 供试植物

6.2.3 根箱试验与样品采集

6.2.4 植物重金属分析

6.2.5 土壤水提取态重金属测定

6.2.6 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

6.2.7 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测定

6.2.8 土壤酶活性测定

6.2.9 数据分析与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植物积累Cd、Zn和Pb含量与积累量

6.3.2 东南景天生长对土壤水溶性重金属的影响

6.3.3 东南景天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碳和基础呼吸速率的影响

6.3.4 东南景天生长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6.3.5 土壤微生物性质指标与水溶态重金属之间的相关关系

6.4 讨论

6.5 小结

7.植物提取修复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供试土壤

7.2.2 供试植物

7.2.3 根箱试验与样品采集

7.2.4 植物Cd、Zn和Pb含量测定

7.2.5 土壤pH和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7.2.6 重金属的BCR形态分级

7.2.7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

7.2.8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MicrorespTM)分析

7.2.9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东南景天对Cd、Zn、Pb含量与积累量

7.3.2 植物提取修复对土壤pH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7.3.3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7.3.4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7.3.5 植物提取修复对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

7.4 讨论

7.5 小结

8.全文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污染土壤的修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植物提取修复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治理方法。本研究从矿区土壤和植物调查入手,采用聚类分析和临界浓度判别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古银矿区主要植物的重金属积累特性,并进行了分类;通过采集野外条件下的根际土壤,研究了代表性矿区耐性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活性;通过预分层根箱试验,研究了植物提取修复模拟镉污染土壤和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生化活性和群落结构特性,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古银矿区调查结果表明,土壤Cd、Zn和Pb的浓度范围分别是5.7-84.4,467.2-8326.7和898.8-7381.0 mg kg-1,植物地上部Cd、Zn和Pb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39-1053.58、71.3-3508.8和11.5-1073.0 mg kg-1,植物根部Cd、Zn和Pb的浓度范围分别是2.54-222.02、71.3-3508.8和122.0-3437.7 mg kg-1。以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为变量,采用聚类分析和浓度判别相结合将植物分为5类:超富集植物、潜在超富集植物、富集植物、潜在富集植物和普通积累植物。植物对Cd的积累分成2类:古银矿生态型东南景天地上部Cd含量为601.87 mg kg-1,是Cd超富集植物;其余20种植物是Cd普通积累植物。植物对Zn的积累分成3类:东南景天是一种潜在Zn超富集植物;小飞蓬和野艾蒿是Zn富集植物;其余18种植物是Zn普通积累植物。植物对Pb的积累分成4类:东南景天和狭叶楼梯草是Pb潜在超富集植物;湖南悬钩子、白毛夏枯草和一年蓬是Pb富集植物;小飞蓬和野艾蒿是Pb潜在富集植物;其余14种植物是Pb普通积累植物。聚类分析和临界浓度判别相结合是一种鉴定具有重金属提取潜力植物的有效方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南景天(对于Cd和Zn)、小飞蓬和野艾蒿(对于Zn和Pb)、狭叶楼梯草、湖南悬钩子、白毛夏枯草和一年蓬(对于Pb)是具有植物提取修复污染土壤潜力的超富集/富集植物。 2.古银矿生境条件下,东南景天、湖南悬钩子、过路黄和细风轮菜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呼吸强度、脲酶、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相应非根际土壤。东南景天、湖南悬钩子、过路黄和细风轮菜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磷脂脂肪酸种类数量分别为70、60、58、54种,对应的非根际土壤分别为49、49、48、39种。东南景天、湖南悬钩子和细风轮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壤。四种耐性植物根际土壤PLFA总量及细菌、G+菌、G-菌、真菌、放线菌、AM真菌、原生动物特征PLFA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壤含量。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基础呼吸速率、磷酸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H)、PLFA总量以及所有群落PLFA含量(细菌、G+菌、G-菌、真菌、放线菌、AM真菌、原生动物)均显著(P<0.05)高于其余3种耐性植物。东南景天根际与其它植物根际以及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化特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3.东南景天植物提取修复模拟Cd污染土壤的预分层根箱试验结果表明,在根系分布区,生长3个月后,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P<0.01)高于近根际和未种植植物土壤;生长6个月后,根际微生物量碳、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P<0.01)高于近根际和未种植植物土壤。在预分层根际区,生长3个月后,0-2 mm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2-10 mm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生长6个月后,0-2 mm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基础呼吸速率、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2-10 mm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2-10 mm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和基础呼吸速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月生长后的预分层区,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脲酶活性与水提取态Cd呈显著(P<0.05)负相关。东南景天植物提取修复Cd污染土壤能够降低根际土壤水溶态Cd浓度,显著提高根际微生物生化活性。 4.东南景天修复模拟Cd污染土壤的预分层根箱试验结果表明,在根系分布区,生长12个月后,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PLFA数量为53种,未种植植物土壤只有32种,(近)根际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显著(P<0.05)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近)根际土壤PLFA总量及细菌、G+菌、G-菌、真菌、放线菌、AM真菌、原生动物特征PLFA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MicrorespTM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对所选14种碳源利用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在预分层根际区,0-2 mm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PLFA种类数量为60种,未种植植物土壤只有39种,0-8 mm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壤,0-2 mm根际土壤中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AM真菌、原生动物特征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0-2 mm根际土壤对15种碳源利用强度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不同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和碳源利用强度与pH、HOAc提取态、NH2OH·HCl提取态和全量Cd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呈显著(P<0.05)正相关。根际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升高以及有效Cd浓度的降低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度增加以及碳源利用水平增强的原因。 5.东南景天修复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的预分层根箱试验结果表明,在根系分布区,生长3个月和6个月后,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基础呼吸速率、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在预分层根际区,3个月生长后,0-4 mm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6个月生长后,0-2 mm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0-8 mm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0-4 mm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相关分析表明,6个月生长后的预分层区,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和脲酶活性与水提取态Cd呈显著(P<0.05)负相关;微生物量碳含量、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与水提取态Zn呈显著(P<0.05)负相关;微生物量碳含量、基础呼吸速率、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与水提取态Pb呈显著(P<0.05)负相关。东南景天植物修复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能够降低土壤水提取态Cd、Zn、Pb含量,显著提高根际微生物生化活性。 6.东南景天植物提取修复镉-锌-铅复合污染土壤的预分层根箱试验结果表明,在根系分布区,生长12个月后,根际、近根际和未种植植物土壤中检测到的PLFA种类数量分别为50种、42种和29种,(近)根际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显著(P<0.05)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近)根际土壤PLFA总量及细菌、G+菌、G-菌、放线菌、真菌、AM真菌和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MicrorespTM结果表明,根际土壤对所选14种碳源利用强度均显著高于未种植植物土壤。在预分层根际区,0-2 mm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PLFA种类数量为41种,非根际土为31种,0-10 mm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壤,0-2 mm根际土壤PLFA总量及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放线菌、真菌、AM真菌和原生动物特征磷脂脂肪酸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2-10mm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相应磷脂脂肪酸含量;0-8 mm根际土壤14种碳源利用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非根际土。土壤PLFA总量、各类微生物特征脂肪酸含量和碳源利用强度均与土壤全量、HOAc提取态、NH2OH·HCl提取态和NH4OAC提取态Cd和Zn呈显著(P<0.05)负相关,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根际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和群落结构丰度的增加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升高以及Cd和Zn浓度的降低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