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6h】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紧迫性

1.1.2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切入点

1.2主要概念界定

1.2.1企业社会责任

1.2.2企业社会响应

1.2.3企业社会绩效

1.2.4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

1.2.5企业绩效

1.3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4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1.4.1研究思路

1.4.2内容安排

2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2.1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内容体系

2.1.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缘起

2.1.2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体系

2.2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争议

2.2.1企业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

2.2.2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争议

2.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演进

2.3.1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社会响应框架

2.3.2企业社会绩效框架

2.3.3利益相关者框架

2.3.4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2.4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

2.4.1政府的推动

2.4.2非政府组织的推动

2.4.3中国企业的实践探索

2.5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趋势

2.5.1研究重点: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

2.5.2研究视角: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自身”

2.5.3行为分析:从“原则”和“结果”转向“过程”

2.5.4 CSP-CFP关系:从“追求一致结论”转向“注重研究情境”

2.5.5国内研究:从“传统范式”转向“国际规范”

3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测量

3.1文献回顾

3.1.1已有文献中的测量方法

3.1.2测量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3.2理论模型

3.2.1 Carroll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3.2.2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三维模型

3.3测量工具

3.3.1测量工具编制

3.3.2信度与效度检验

3.4实证分析

3.4.1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总体分析

3.4.2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规模

3.4.3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成长阶段

3.4.4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性质

3.4.5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产业类型

3.5本章小结

4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4.1文献回顾

4.1.1国外主要研究

4.1.2国内主要研究

4.2影响因素识别

4.2.1个体层面影响因素

4.2.2组织层面影响因素

4.2.3社会层面影响因素

4.3研究假设

4.3.1管理者社会责任态度

4.3.2企业绩效、企业暴露度与政治卷入度

4.3.3 NGO发育状况、政府响应性与社会法制环境

4.4实证分析

4.4.1样本与数据

4.4.2影响因素测量

4.4.3数据分析

4.4.4结果讨论

4.5本章小结

5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1文献回顾

5.1.1 20世纪80年代前的研究

5.1.2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

5.1.3 21世纪的研究

5.2研究假设

5.2.1规范性观点

5.2.2工具性观点

5.3实证分析

5.3.1样本与数据

5.3.2模型与数据分析说明

5.3.3企业绩效的因子分析

5.3.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5.3.5结果讨论

5.4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6.2.1学术意义

6.2.2实践价值

6.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近三年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浮出水面。社会期望的提升及其与现实差距的扩大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变得日益紧迫,企业发展的社会成本增加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潮流国际化的双重压力又使这种紧迫性进一步加剧。从全球范围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关注这类问题,发达国家也重新重视这些问题。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关注的范围、层次、强度快速升级,深入研究并解决这类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期盼。 面对形势严峻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还显得相对滞后。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规范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三类研究回答的问题分别是“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为什么,,问题在研究早期一直占主导地位,但目前国际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是什么”问题,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现状描述、影响因素、社会后果等。另外,“怎么办”的研究在国外也已经启动,但比较缺乏“是什么”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撑。国内研究总体上处于“为什么”阶段,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不管是从国际主流研究的发展逻辑和成果积累角度看,还是从国内理论与实践发展需要的角度看,都应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更系统的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如何?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 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地访谈和企业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了较为翔实的实证资料 以浙江、山东两地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笔者进行了6个多月的实地调研。首先对26家企业和1家非政府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3所高校的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随后结合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的结果,针对不同阶段的研究目的,进行了三轮问卷设计和调查。其中问卷A有效问卷59份,问卷B有效问卷46份,问卷C有效问卷347份,为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2)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本文的概念基础和理论基础,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过程为切入点建立本文了的分析框架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内容体系框架,以企业行为为切入点,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行为表现——影响结果”分析框架。根据该框架,笔者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三维度概念模型,并试图从三个维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进行描述:然后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识别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分析它们的具体影响;最后,考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结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特征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由对内部人责任、对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和对社会公共责任(下面分别简称内部人责任、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和公共责任)三个维度构成。内部人责任包括对股东、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包括对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责任,公共责任包括对政府、环境和社区的责任。总体来看,外部商业伙伴责任表现最好,主要原因是对消费者和债权人的责任表现较好;公共责任表现次之,主要原因是对社区责任和环境责任表现稍差;内部人责任表现则最差。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呈现出显著的规模差异,但并不随企业规模的改变而均匀变化。随着企业成长阶段的推进,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和内部人责任持续上升,但在衰退或转型阶段急剧下滑:公共责任则只在创建阶段显著上升,此后不再有显著变化;在所有成长阶段,外部商业伙伴责任都好于内部人责任和公共责任。产业惯例及其对企业的“印刻”作用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呈现出显著的产业差异,主要体现在内部人责任和外部商业伙伴责任两个维度上;现代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表现明显好于传统制造业;但现代服务业的表现明显差于现代制造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不成熟性造成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在三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受到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层面的管理者社会责任态度、组织层面的上年企业绩效、社会层面的政府响应性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三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影响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上年企业绩效、政府响应性、管理者社会责任态度。但它们的影响结构不同:上年企业绩效对内部人责任影响最强,对公共责任影响次之,对商业伙伴责任影响最弱;政府响应性对外部商业伙伴责任影响最强,对内部人责任影响次之,对公共责任影响最弱;管理者社会责任态度对内部人责任影响最强,对商业伙伴责任影响次之,对公共责任影响最弱。被选作控制变量的企业规模、成长阶段和产业类型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也具有显著影响。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是否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与情境有关。基于全部样本的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反映出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离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有很大距离。基于子样本的分析显示,大企业的外部商业伙伴责任表现能显著提升企业短期绩效;成熟阶段企业的公共责任表现能显著促进企业长期绩效。另外,能否有效控制上年企业绩效的影响,对研究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有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由此可以推测,如果未对上一期企业绩效进行有效控制就得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是不可靠的。 论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行为视角切入,以责任对象为维度划分的统一标准,构建并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三维度模型。此前也有类似概念或测量工具提出相近的维度结构,但通常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维度结构的提出多凭经验,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维度划分标准不统一,经常是利益相关者标准和其他标准并用,容易造成维度交叉和混乱:第三,维度结构没有经过实证研究的检验。在上述三维度模型基础上,本文开发了基于关键知情人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工具,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做出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没有显著差别的判断。国内以往研究和社会公众都倾向于认为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比民营企业好。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这只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在企业规模上的差异性造成的一种错觉。由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大部分是重叠的,人们感觉到的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好,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好。事实也表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表现上的差距在缩小。 (3)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较系统地识别并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主要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影响因素的探讨数量较少,分布零散,且通常只从管理者层面或者企业层面进行单一层面考察。本文借鉴战略管理中企业环境分析的思路,较全面地分析了三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确受到三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它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不同维度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 (4)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情境影响这一推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结论不一致。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认识是:二者关系可能受情境影响。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统一的相关关系。但至今没有发现有实证研究对这一推测进行检验。本文证实了这一猜测。同时发现,能否有效控制上一期企业绩效的滞后效应,对最后的研究结论具有决定性影响。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但至今也没有形成稳定统一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本文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响因素——行为表现——影响结果”过程分析框架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局部性框架。受数据、研究时间和笔者能力的限制,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克服和完善。在本文研究基础上,继续识别新的影响因素,深入探究它们发挥作用的机理,寻找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影响企业绩效的其他情境和具体路径等,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