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学研政策的测量、演变及绩效研究——以苏浙沪为例
【6h】

产学研政策的测量、演变及绩效研究——以苏浙沪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视角和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5.1 主要内容

1.5.2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产学研合作相关的研究

2.1.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2.1.2 产学研合作的动机

2.1.3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

2.1.4 产学研合作中政府的作用

2.2 产学研政策相关的研究

2.2.1 产学研政策的概念、分类与演变

2.2.2 政策文本研究

2.2.3 产学研政策文本研究

2.3 产学研政策与绩效研究

2.3.1 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

2.3.2 产学研政策与绩效关系

2.4 简要评述

3 产学研政策测量与分析框架

3.1 政策数据库

3.2 政策文本编码

3.3 政策工具编码

3.4 政策分析框架

4 苏浙沪产学研政策分析

4.1 政策制定及部门协同分析

4.1.1 政策的数量及演化

4.1.2 政策类型

4.1.3 部门协同分析

4.2 政策内容分析

4.2.1 政策类型分析

4.2.2 政策主题分析

4.3 政策工具分析

4.3.1 政策工具总体分析

4.3.2 政策工具演化分析

5 苏浙沪产学研合作绩效分析

5.1 绩效数据收集与整理

5.2 合作绩效发展趋势分析

5.3 合作绩效收敛性分析

6 产学研政策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6.1 产学研政策与合作绩效的实证分析

6.1.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6.1.2 计量模型与变量测量

6.1.3 模型检验

6.1.4 实证分析

6.2 苏浙沪产学研政策类型与绩效关联度比较分析

6.2.1 方法介绍

6.2.2 计算过程

6.2.3 政策存量与合作绩效的关联度分析

6.2.4 政策力度与合作绩效的关联度分析

7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产学研合作在整合产、学、研主体间资源及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的多项专门性政策将产学研合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过程中,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突出的特征?产学研合作绩效又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产学研政策与绩效间是否存在某种密切联系?上述问题不仅是当前产学研相关研究的热点,更重要的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产学研政策,对不断完善我国的产学研政策体系和促进产学研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对产学研政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回顾,通过文本分析法,以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单元进行编码,从政策力度、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维度建立了基本政策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选择长三角三个代表性地区——苏浙沪为主要的考察对象,对其产学研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多维度剖析三地区政策发展的特点及差异。进一步,采用2000-2012年苏浙沪地区科技活动及合作专利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产学研绩效变化趋势,实证检验了政策存量、政策力度、政策工具对产学研绩效的影响。同时基于比较视角,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分析了苏浙沪地区的产学研政策类型与三类合作绩效关联度的差异情况。
  主要结论如下:(1)苏浙沪地区间的产学研政策在数量、力度、主体协同度、政策热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与国家政策的发展方向一致。(2)产学研政策存量对企校、企研和企校研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3)产学研政策力度促进企校合作绩效和企校研合作绩效,对企研合作绩效无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的产学研政策工具对三类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差异较大。(5)苏浙沪地区产学研政策类型与三类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联度存在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