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对损人情境中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6h】

儿童对损人情境中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研究背景

2.1 相关概念

2.1.1 道德情绪

2.1.2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2.2 相关研究

2.2.1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年龄发展趋向

2.2.2 道德情绪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2.2.3 社会认知能力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的关系

2.2.4 人格因素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影响

2.2.5 情境类型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影响

2.3 问题提出

2.4 研究构思

2.5 研究意义

2.5.1 理论意义

2.5.2 实践意义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不同情境中儿童对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被试

3.1.3 实验设计

3.1.4 实验材料

3.1.5 实验程序

3.1.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7 讨论

3.2 实验二:损人情境中儿童对两类行为者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发展趋势的比较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被试

3.2.3 实验设计

3.2.4 实验材料

3.2.5 实验程序

3.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7 讨论

4 总讨论

5 结论

6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以往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损人情境中的损人者、亲社会情境中的亲社会行为者和非损人情境中的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而对于损人情境中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设计两个实验考察了儿童对损人情境中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
   实验一以60名8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相对于非损人情境,损人情境的介入会不会使儿童对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损人情境的介入确实会使儿童对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发生变化。相比于非损人情境,儿童更倾向于判断损人情境中的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感到不高兴。
   实验二选取6、8、10岁的儿童各30名,考察了儿童对损人情境中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年龄发展趋势,同时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损人者和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1)损人情境中,儿童对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对损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年龄增长,儿童整合道德规则与道德情绪的能力不断增强,8岁儿童对损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成绩已经很好,且趋向于稳定;10岁儿童对该情境中不履行亲社会行为的情绪体验有了一定发展,但仍有待提高。(2)儿童对同一材料背景下的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比对损人者都更倾向于做消极情绪判断,对道德规则的考虑、情境的性质和移情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结果的发生。(3)在情绪归因上,10岁儿童更倾向于对损人者和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都采取道德定向,6岁儿童更倾向于对损人者采取道德定向,对不履行亲社会行为者采取其他定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