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研究——以Y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6h】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研究——以Y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产教融合

二、关于产教融合下的技术服务

三、关于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

一、中职学校

二、产教融合

三、技术服务

四、运行机制

第四节理论基础

二、系统管理理论

第五节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六、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构建

第一节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设置原则

三、有利于校企双赢的原则

第二节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协调机制

二、市场驱动机制

三、激励约束机制

四、财务运行机制

第三章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现状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保障

一、构建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

二、完善高技能教师正常流动机制

三、创设多元化校企技术合作平台

第二节案例学校实践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举措

一、企业需求形成对外技术服务的动力

二、产教融合突出对外技术服务的特色

第四章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成效反馈与分析

第一节中小微企业、行业访谈及分析

一、企业、行业访谈情况

二、企业、行业访谈分析

第二节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二、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第三节学校技术服务团队访谈及分析

一、技术服务团队访谈情况

二、技术服务团队访谈分析

第五章结论、不足与展望

二、存在不足

三、将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产教融合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而产教能否实现深度融合必然依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职业院校亟需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与实训指导;然而企业的此类技术骨干数量有限,不愿意派这些技术骨干到学校。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企业深度参与的这股“活水”,就难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难以培养适应时代与经济发展前沿的高级技术人才,从而难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因其先天不足而在校企合作中遭遇“校热企冷”的困境。
  但Y市职技校却依据地方产业优势抓住了发展契机,从这种困境中实现“技术突围”,达到“校企两热”。这种发展契机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该校的“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是产业转型升级大环境下中小微企业对技术人才和技术服务的强烈需求。可见,产教融合下的对外技术服务赋予了中职学校的工学结合活动新的发展前景。这种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吸引中小微企业涉足校企合作的发力点之一。在行业、企业亟需转型升级的当今时代,对企业、对职校而言,这都是实现“弯道超越”的良好契机。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产教融合有助于校企共赢,技术服务能深化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可保障技术服务”。可见,其落脚点在“运行机制”,所以本研究着眼在中职学校的对外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上。但中职学校技术水平的先天不足,使国内外基于中职学校的此类研究非常少,因此,本研究力求使Y市职技校的成功经验对国内中职学校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研究仔细分析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选题背景,创新中职运行机制
  紧紧围绕“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的运行机制”,以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校企双赢为原则,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探索了组织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市场驱动机制、财务运行机制,并建立了四种相关运行模型,形成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这四大机制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合力。为保障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贯彻执行,本研究还探索了三个抓手,即构建政策与制度保障体系、完善高技能教师正常流动机制、创设多元化校企技术合作平台。
  同时本研究以Y市职技校作为案例学校开展了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现状的相关实证研究和中职学校对外技术服务成效反馈与分析。以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来验证中职学校的对外技术服务运行机制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目前Y市职技校又有30多项技改项目摆在了项目组的案头。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中职学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以生产性实训为切入点,完善工学结合机制;以技术服务为兴奋点,创新校企双赢机制。这种真刀真枪的岗位实践,强化了学生求知动力,使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更为充分。在一个个技术项目的攻关中,中职学校师生的技术智慧和技能水平将逐步得到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而保证技术服务的持续性、增进技术服务的灵活性、促进工学结合的有效性以及相关技术成果的推广与辐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