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婺剧为例
【6h】

新媒体技术在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浙江婺剧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戏剧的研究背景

2.新媒体技术的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研究的目标

2.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研究的内容

2.研究的方法

3.研究的创新点

二、中国传统戏剧保护和传承现状

(一)传统戏剧的历史与价值

(二)传统戏剧的生存和保护现状

(三)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现状

三、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相关的新媒体技术

(一)数字化采集和保存中的新媒体技术

1.数字摄影、摄像和录音技术的应用

2.二维、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

3.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

(二)数字化修复与复原中的新媒体技术

1.3D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2.3D打印技术的应用

(三)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中的新媒体技术

1.现场展示和传播方面的应用

2.数据库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

3.数字全息技术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

4.“互联网+”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

5.移动互联网展示与传播方面的应用

6.“众筹+”模式的应用

四、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路线

(一)“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剧深度融合

1.媒体融合

2.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剧深度融合

(二)“参与文化”飞——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剧文化生态构建

1.参与文化

2.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剧文化生态构建

(三)“集体智慧”——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戏剧的未来

1.集体智慧1+1>2

2.新媒体技术与戏剧文化“集体智慧”的创建

五、新媒体技术在婺剧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播中应用

(一)婺剧文化与传承

1.婺剧文化

2.婺剧文化传承现状

3.婺剧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现状

(二)婺剧全媒体网络平台设计与建设

1.需求调研与分析

2.婺剧全媒体网络数字平台的设计

3.婺剧全媒体网络数字平台建设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当代世界文化中,中国传统戏剧成为识别中华民族文化显著的标志之一,它浓缩了多元而丰富的种族审美、地域特色、时代风尚等,深深依附于丰富多样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生活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孕育、发展、传承下来的一切戏剧形态的总和。中国传统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由于电影、电视、动画、游戏等新的大众文化消费形式的出现,以及城乡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戏剧的观众群体逐渐流失,适合演出的场地和环境也越来越少,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戏剧的市场,造成传承人的严重缺失现象,很多的剧种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目前,中国将现存的传统戏剧几乎都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这事实上也并没有能够真正扭转传统戏剧当前观众群体逐渐流失、生存空间遭受严重挤压、传承难的整体生存和发展状况,更像是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仅能够保护传统戏剧不至于很快消失。当前我国传统戏剧正逐渐从项目申报阶段向深入保护、传承、传播和利用阶段转变。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由于具有高效快捷性、实时交互性、易存储性、可复制性、高还原性、便于大众传播等优势,为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方式和希望,已经逐渐应用于传统戏剧的数字化传承中。它不仅能够保护和展现传统戏剧的艺术魅力,也能够促进戏剧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是传统戏剧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传统戏剧的生存状况和数字化保护传承现状,认为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应用是当前及今后传统戏剧保护和传承的关键,并从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数字化修复与复原、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数字化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分类介绍了当前前沿的新媒体技术形式和应用方式。从“媒体融合”、“文化参与”、“集体智慧”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路线。通过分析认为,传统戏剧的保护是一项持久的常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传统戏剧的存亡,而传统戏剧的有效展示和传播则是扭转当前传统戏剧逐渐走向衰落和边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婺剧为例,对新媒体技术在婺剧数字化传承中的融合运用进行研究探索,重点研究婺剧文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传播方式,设计和构建了婺剧文化的全媒体网络综合平台。
  希望通过对婺剧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相对系统的传统戏剧数字化传承方式,有效帮助解决当前传统戏剧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播中去,发挥集体智慧力量,促进传统戏剧的繁荣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