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以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例
【6h】

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以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1.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国际化

3.教育援助

4.校际合作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教育国际化的文献研究

2.关于国际教育援助的文献研究

3.关于校际合作的文献研究

4.关于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研究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思路

一、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宏观背景

(一)中国高校适应国际化建设的需求

(二)非洲高校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三)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二、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合作框架

(一)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参与主体

1.政府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2.高校的深度参与

3.国际组织的支持与配合

(二)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框架内容

(三)中非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趋势

1.从援助走向合作

2.从政府主导走向高校自主

3.从短期项目到长期合作

三、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主要实践形式

(一)校际合作的主要模式

1.“1+1+N”捆绑式

2.“系—系”合作模式

3.项目推进合作模式

4.联合基地与合作平台

(二)校际合作的主要特色

1.海外办学本土化

2.联合建立科研机构常态化

3.专业培训教师系统化

4.教师交流共享化

5.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合理化

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不足,难以持续

(二)对非洲本土教育问题的忽视

1.非洲高校模式不同

2.忽略宗教的影响

(三)政府、高校的职能分配模糊

(四)灵活性差,透明度低

(五)主客观因素导致部分项目的中断

五、2015年后议程下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发展方向

(一)建立长期的中非援助政策

(二)立足非洲本土的教育问题

(三)划拨专项经费,保证经费充足

(四)第三方企业的参与

(五)重在落实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具有坚实的基础,历史渊源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开创了中非关系新纪元。而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已经颇具规模,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文化基础。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一个重点项目就是“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此项计划通过构建中非高校“一对一”的校际合作新模式,推动中非高等教育领域高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合作。
  本论文以“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中非40所高校之间举办的活动(或采取的措施),概括出“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校际合作模式的特点,继而归纳其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改善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不对称性”的现状,探究中非高校是否可以从对方那里学习和汲取在管理和发展方面的经验,强化中非在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有利于中国国民进一步了解非洲大学的现状,改变对非洲大学的偏见;最后也有利于全面认识新阶段的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
  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文章内容的梳理、文献综述、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介绍“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产生的宏观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国高校适应国际化建设的需求,非洲高校国际化的发展需求,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第三部分介绍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框架,主要从参与的主体、框架的内容、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概括总结了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主要实践形式:首先概括总结了校际合作的四种模式:“1+1+N”捆绑式、“系—系”合作模式、项目推进合作模式、联合基地与合作平台;其次根据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具体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校际合作主要特色:校际合作形式多样化、海外办学本土化、联合建立科研机构常态化、专业培训教师系统化、教师交流共享化、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合理化。第五部分通过总结访谈的内容得出“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一部分根据存在的问题,再考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2015后发展框架的制定,提出“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希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后续进展顺利,加强中非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好的服务于中非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2015后发展议程增砖添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