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研究——以三家教育基金会为例
【6h】

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研究——以三家教育基金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概念界定和限定

1.基金与基金会

2.教育基金会

3.中小学教育改革

4.教育基金会参与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

3.案例研究法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1.相关文献的趋势分析

2.相关的内容综述

3.相关文献述评

(二)理论基础

1.第三部门理论

2.教育中介组织理论

3.基金会理论

二、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介绍

(一)美国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及对教育改革的参与

1.发展历史简介

2.美国基金会对教育改革的参与

(二)我国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1.兴起阶段(1981-1990年)

2.缓慢发展阶段(1991-2003年)

3.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三)教育基金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教育基金会发展现状

2.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参与角色

(二)参与内容

(三)参与方式

四、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案例选取

(二)研究过程

(三)研究对象状况

1.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2.金华市人民教育基金会

3.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

(四)分析与讨论

1.参与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

2.参与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完善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的策略

(一)政府的扶持和保护

1.政策上的行政引导

2.行政环境上的保护和救济

3.设立严格监管体系

(二)基金会的自我完善

1.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2.实现基金会的独立运营

3.着手自组织发展

4.建立信息公开系统

(三)社会的评价和监督

1.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价

2.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呼声的日益强烈,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开始成为各界共识。教育基金会是我国的新生组织,其作为教育组织的潜伏力量,如今也已浮出水面加入到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参与队伍中,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基金会是基金会在教育领域的专门化组织,具有公益性、独立性、志愿性、自治性、民间性的本质特性,是典型的搭建政府和民众桥梁的教育中介组织。加之,随着公民社会进程的加快,教育基金会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且教育基金会还通过各种各样的参与途径来影响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论文试图从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教育基金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通过对不同类型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角色、内容、途径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了解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运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通过采用案例研究法对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金华市人民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三种类型教育基金会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年度报告、参与教育资助项目信息等资料进行分析,从参与条件、参与项目内容、参与路径、参与成效等类别来呈现其参与现状。同时运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教育基金会相关人士以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基金会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出教育基金会参与教育改革受教育基金会自身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最后提出政府需对基金会进行保护扶持;教育基金会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社会上要形成社会评价监督的格局。
  个案是否能够代表整体,这是案例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的争论。研究的三个案例是根据研究的可行性而选取的,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存在局限性。为此,本文只期望能为研究教育基金会的领域增砖添瓦,为教育基金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为民间力量参与教育改革作出示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