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6h】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比较法

3.内容分析法

4.数理统计法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2.研究思路

二、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

(一)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分类

1.国内外高等教育学者对研究主题的分类

2.本文对研究主题的分类

(二)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调查现状研究

1.研究主题总体现状

2.前十年(1990——2000)研究主题现状

3.后十年(2001——2010)研究主题现状

(三)对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调查结果的分析

1.研究主题的特点

2.研究主题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一)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分类

1.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

2.本文对研究方法的分类

(二)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现状研究

1.研究方法总体现状

2.前十年(1990——2000)研究方法现状

3.后十年(2001——2010)研究方法现状

(三)对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调查结果的分析

1.研究方法的特点

2.研究方法的问题

四、从研究主题与方法看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

(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特点

1.研究日益规范,学术严谨,成绩斐然

2.研究视野开阔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相统一

(二)启示

1.树立问题意识,拓宽学术视野

2.博士生应加强研究方法训练

3.建立稳定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参考文献

附录 1990-2010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信息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核心,高等教育活动本身变得愈发重要,学者对高等教育的学术关注度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高等教育学渐变成一门生机勃勃、日趋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处于整个教育层次的上位,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博士处于研究生的上端,是国家精心培育的高层次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培养成果,同时还是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表现载体之一。它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仅能够反映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科学研究能力、学术水平和科研学习态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水平。
   本文主要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简述本研究的缘起、文献述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探讨研究主题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探讨研究方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结论,主要探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特点,以及所得启示。
   厦门大学是我国第一个成立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的学校。本文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1986-2010年143篇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研究主题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其学文论文研究主题特点是:研究主题同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和实践紧密联系;研究主题与国外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变化不同;研究主题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部分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国家委托的科研项目;研究主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重视高等教育理念研究;研究范围广。问题是忽视了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法特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多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相统一;研究方法有新变化发生;研究方法的规范性日益增强。问题是个别研究方法的科学严谨性有待商榷;部分论文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造成问题原因: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学学科本身缺乏独立的研究方法体系,借用教育学研究方法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是作者本人研究习惯,重研究内容轻研究方法,对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认识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导致其使用的不恰当。总体特征:研究日益规范,学术严谨,成绩斐然;研究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相统一。本文力求如实反映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现状,了解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科研态度及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