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重身份的话语建构
【6h】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重身份的话语建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List of Figures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Origin of the Study

1.2 Aims and Rationale of the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eacher Identity and Its Multiplicity

2.1.1 Definition of Teacher Identity

2.1.2 Multiplicity of Teacher Identity

2.1.3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Relational Identities

2.2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Discourse

2.2.1 Background Perspectives

2.2.2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Discourses

2.2.3 Teacher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Classroom Discourse

2.3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towards Identity Study

2.3.1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Discourse Analysis

2.3.2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Case Study

3.2 Research Subject

3.3 Data Collection

3.4 Data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ngela's Professional Identity

4.1.1 The Exclusive ‘We’

4.1.2 The High Modality

4.1.3 The Academic Topics

4.1.4 The Low Degree of Politeness

4.1.5 The IRF Structure

4.2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ngela's Personal Identity

4.2.1 The Pronoun ‘I’

4.2.2 The Subjective Modality

4.2.3 The Speaker's Personal Topics

4.3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ngela's Relational Identity

4.3.1 The Inclusive ‘We’

4.3.2 The Low Modality

4.3.3 The Shared Topics

4.3.4 The High Degree of Politeness

4.4 Reflection on Angela's Identiti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The Conclusive Remark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Bibliography

Appendices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十年来,教师身份认同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广而言之,人的身份认同既涵盖了自我的个人意识,也包括人所属的社会群体的群体意识(Wcnger,1998)。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身份既有自我的个人式体验,也有群体性归属,这种群体性归属根植于宏大的教育发展史和教育文化之中(Cooper&Olson,1996:85)。目前,来自人种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性别学等不同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已经对教师身份认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主题进行了探讨。教师身份认同的多重性问题,作为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对于身份是如何形成这一问题,语言学派认为身份是通过话语建构的。他们认为身份通过社会活动和话语实践得以表征,在社会活动和话语实践中进行建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话语分析模式来探讨身份的话语建构过程。目前,在教师身份认同话语研究范畴中话语分析也是为广大研究者所熟知和接受的。 本研究旨在理解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重身份的话语建构。具体而言,就是回答两个问题:1)本研究中的教师建构了什么样的多重身份;2)该教师的多重身份是如何在话语中建构的。为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选定一位高中英语教师(英文名Angcla)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七个月的跟踪观察。首先,通过对该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分类从而确定该教师所构建的三重身份。然后,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社会身份话语分析模式对她的课堂话语从自我称谓、情态语、话题、礼貌原则和话语交换结构等方面进行剖析,揭示该教师各重身份的话语建构过程。 研究表明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身份是一个交织聚合体,包含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三重身份。在具体情境中每一重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且通过不同的话语规则实现身份建构。职业身份指该教师定位自我为教师权威的代言人,通过不包括性‘We’、高情态词、学术性话题、低礼貌原则和IRF交换结构等话语策略实现。个人身份指教师作为真实个人的存在,通过自我称谓代词‘T’、主观情态词和说话者个人话题等话语策略实现。关联身份则是教师作为班级共同体成员的存在,通过包括性‘We’、低情态词、共有话题和高礼貌原则等话语策略实现。不同的教师身份在话语建构过程中相互交织,不可分割。 本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在于它从话语角度研究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多重身份,成就了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较全面的理解。针对当今教师身份分裂的状态,本研究提出教师发展的核心是使教师发展成为完整统一的人。鉴于研究的局限性和对研究取向的潜力的认识,本研究亦对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