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确定技术方法研究
【6h】

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确定技术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进展

2.1 生物多样性概述

2.2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定义及内涵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确定研究进展

2.4 存在问题

第三章 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确定的方法体系构建

3.1 单元区划

3.2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确定

3.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次序的确定

第四章 福建近岸海域案例研究

4.1 福建近岸海域概况

4.2 数据来源

4.3 单元区划

4.4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确定

4.5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次序的确定

4.6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项目

展开▼

摘要

鉴于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和资金, 合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确定成为目前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尚少,特别是缺乏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确定的方法研究。本文针对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严重的近岸海域,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选划的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本文在对我国近岸海域空间范围界定和分区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从保护物种分布、物种多样性及重要生态系统分布三个方面,筛选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选划的指标,建立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选划方法,并结合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人类活动压力,确定海洋优先区的保护次序。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生物地理学的方法,选取海底地貌类型、海岸线变化程度、沿岸水系流域分布和海洋县市的行政界线作为近岸海域单元区划的指标,并建立了基于Arcgis软件的图层绘制和空间分析功能的分区方法。
  (2)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从物种、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方面,选取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数和受胁程度,浮游生物、游泳动物、浅海底栖生物的物种数、生物量、栖息密度,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上升流、重要滨海湿地、重点鸟类分布区的生境类型和面积等为优先区选划的评估指标。
  (3)采用相对评价法,从保护物种分布、物种多样性以及重要生态系统分布三个方面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在筛选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基础上,对优先区进行压力分析,通过隶属度法计算综合压力指数CSI,依据受到压力影响越大的区域最优先保护的标准,确定优先保护次序。
  (4)选择福建近岸海域作为实例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近岸海域可分成15个单元;根据保护物种分布、物种多样性以及重要生态系统分布的评估结果,筛选出宁德近海、闽江口、兴化湾、泉州湾、厦门近岸海域、东山及漳浦沿海、漳州近海7个单元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对7个保护优先区进行压力分析,计算综合压力指数CSI,通过对比各优先区的压力状况,确定优先保护次序为:漳州近海<宁德近海<兴化湾<东山及漳浦沿海<闽江口<泉州湾<厦门近岸海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