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严谨与创新的完美结合——《狂喜之诗》创作特点分析研究
【6h】

严谨与创新的完美结合——《狂喜之诗》创作特点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节作曲家介绍与《狂喜之诗》创作背景

1、作曲家生平及其创作介绍

2、《狂喜之诗》创作背景

第二节研究价值及现实意义

第三节研究现状及笔者观点

1、研究现状

2、笔者观点

第一章曲式结构与主题

第一节自由奏鸣曲式结构

第二节主题材料间的同源性

1、核心材料的特征

2、各主题与核心材料的联系

第三节主题材料(旋律)间的连续性和“展开式变奏”特征

1、旋律的连续性与“展开式变奏”

2、《狂喜之诗》“主题”材料间的连续性与“展开式变奏”特征

第四节主题的无调性倾向

第二章和声特点

第一节和声思维的严谨性

1、旋律源于和声

2、传统和声思维的影响

第二节和声思维的其他特征

1、和声节奏

2、和声层的持续(持续音写法的进一步扩展)

3、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相似

4、横向线条的半音化导致调性的游移

5、多调性的复合思维

第三章圆形空间理论在作品中的应用

第一节主题材料的圆形(空间)特征

1、核心材料的圆形特征

2、主部主题材料的圆形特征

3、连接部“主题”材料的圆形特征

4、副部主题材料的圆形特征

5、结束部“主题"材料的圆形特征

第二节圆形空间特征在曲式结构上的应用

第三节无终的和声

第四章配器特点

第一节19世纪至20世纪管弦乐法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狂喜之诗》的配器特点

1、乐队编制

2、音色设计

3、复杂的多层次结构思维与主调音乐结构的线条化处理

4、室内乐写作手法在作品中的应用(管弦乐队室内乐化)

5、作品高潮的写法

6、乐队混合音色的大量运用

7、同时期配器手法的继承

第三节其他方面的设计

1、速度的处理

2、节拍、节奏的多样化处理

3、力度复调

4、特殊表情术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世纪初期,随着新的审美观的产生,作曲家们纷纷由传统的创作手法转向去寻找自己富有个性的道路,直接导致共性写法的瓦解。这一时期俄罗斯的艺术创作思想广泛涉及宗教、哲学和科学等诸多方面,在这种混合主义的风气中,斯克里亚宾受到“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与之相符的高级世界观,并在其中期及晚期的音乐创作中得以应用体现。斯克里亚宾的创作植根于传统浪漫主义,同时又揭示出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关系。《狂喜之诗》作为其中期的作品体现着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因此作者试图从曲式结构、和声思维、配器手法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力求多角度地学习斯克里亚宾的创作手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