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氰基修饰的1,4-二((E)-2-(1H-吲哚-3-基)乙烯基)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6h】

氰基修饰的1,4-二((E)-2-(1H-吲哚-3-基)乙烯基)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1.3 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

1.4有机敏感变色材料

1.5 光波导现象在AIE体系中的研究

1.6 氰基修饰的二乙烯基苯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7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

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第三章 CN-BIVBn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CN-BIVBn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

3.3 CN-BIVBn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3.4 CN-BIVBn 热致变色性能

3.5 CN-BIVBn 热致变色机理

3.6 CN-BIVBn的光波导性质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刺激响应材料在传感器、数据储存和光电器件等领域潜在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的发现极大促进了刺激响应材料的开发。氰基取代的寡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CN-OPV)衍生物被报道具有AIE活性和刺激响应性能,如压致、热致、蒸汽致和电致变色等。本文基于CN-OPV骨架,通过引入具有强供电子能力的N-烷基吲哚基团设计合成了五个氰基修饰的1,4-二((E)-2-(1H-吲哚-3-基)乙烯基)苯衍生物(CN-BIVBn, n=8,10,12,14,16)。探究其TICT效应、AIE性能及热致变色现象,并深入探讨结构与发光性质之间的关系,另外,还考察了它们的形貌及光波导现象。
  1)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发现5个CN-BIVBn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TICT和AIE性能
  2)通过固体变温荧光光谱测试,发现CN-BIVBn表现出了与烷基链长度紧密相关的热致变色性能:
  i)烷基链相对短的CN-BIVB8、CN-BIVB10和 CN-BIVB12几乎没有热致变色性能;
  ii)初始CN-BIVB14发出黄绿色荧光,加热后荧光变为桔黄色,冷却后继续发桔黄色荧光;
  iii)CN-BIVB16则发出黄绿色(初始态)、桔黄色(加热后)和橙红色(冷却后)三种颜色的荧光。
  3)通过DSC、广角X射线衍射和SEM研究了CN-BIVBn光学性质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CN-BIVBn热致变色机理
  4)荧光显微镜图片显示,CN-BIVB8、CN-BIVB10和CN-BIVB12具有光波导性质以上研究实验为后续的CN-OPV类衍生物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