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活性染料印花用合成增稠剂的研究
【6h】

活性染料印花用合成增稠剂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活性染料印花用糊料的分类

2.2活性染料印花用糊料的性能

2.2.1物理性能

2.2.2化学性能

2.3印花糊料的流变特性

2.3.1印花原糊的流变性和触变性

2.3.2原糊和色浆流变性能的数学表示法

2.3.3印花方法对印花原糊的要求

2.4国内外活性印花合成增稠剂的发展现状

2.5合成技术

2.5.1合成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2.5.2乳液型合成增稠剂

2.5.3粉末状增稠剂

2.5.4分散型合成增稠剂

2.6反相乳液聚合的稳定性

2.7影响产品增稠性能的因素

2.7.1单体

2.7.2中和度

2.7.3引发剂

2.7.4交联剂

2.7.5反应温度

2.8提高增稠剂耐电解质性能的途径

2.8.1引入非离子单体

2.8.2提高亲水性

2.8.3引入长链疏水性单体

2.8.4合成两性聚合物

第三章实验

3.1原料与试剂

3.2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

3.3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八酯共聚

3.3.1溶液聚合法

3.3.2反相乳液聚合法

3.4丙烯酸和水溶性长链疏水单体共聚

3.4.1水溶性长链疏水单体的合成

3.4.2丙烯酸和水溶性长链疏水单体共聚

3.5性能测试

3.5.1胶乳在水中的粘度和流变性能

3.5.2耐电解质性能

3.6增稠剂小样应用实验

3.6.1色浆的配方

3.6.2刮样

3.6.3测试

第四章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共聚合

4.1基本配方

4.2聚合稳定性

4.2.1乳化、搅拌装置的影响

4.2.2油/水相的比例

4.2.3高沸点分散介质的影响

4.3共聚胶乳的增稠能力

4.3.1丙烯酸中和度的影响

4.3.2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比例的影响

4.3.3温度的影响

4.3.4引发剂种类及其用量的影响

4.4耐电解质性能

4.5共聚胶乳的印制效果

4.6有机硅油对共聚胶乳印制手感的影响

4.7结论

第五章丙烯酸和丙烯酸十八酯共聚

5.1溶液沉淀聚合

5.1.1实验配方

5.1.2丙烯酸十八酯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

5.2反相乳液聚合

5.2.1基本配方

5.2.2水相中丙烯酸浓度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

5.2.3丙烯酸十八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

5.2.4丙烯酸十八酯用量的影响

5.2.5加料方式的影响

5.2.6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5.3印制效果

5.3.1刮样印制效果

5.3.2螯合剂种类及其用量对得色量的影响

5.4结论

第六章丙烯酸和亲水性长链疏水单体共聚

前言

6.1亲水性长链疏水单体的合成

6.1.1低酯化度

6.1.2高酯化度

6.2基本配方

6.3亲水性长链疏水单体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

6.3.1对耐电解质性能的影响

6.3.2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影响

6.3.3乳化剂用量的影响

6.3.4分子量调节剂的影响

6.3.5螯合剂的影响

6.4印制效果

6.5结论

第七章结论和展望

7.1结论

7.2展望

REFERENCES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作者在博士后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文以研制开发适合于活性染料印花用合成增稠剂为目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分别采用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八酯、亲水性长链疏水单体共聚,筛选得到比较理想的配方和工艺,并通过印花小样实验,得到以下结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产物的增稠能力较强,但耐电解质性较差.作为活性染料印花糊料应用,得色率高于海藻酸钠,色光较鲜艳,但印制手感和海藻酸钠有较大差距.因此,丙烯酰胺不宜单独作为活性印花合成增稠剂的共聚单体.采用丙烯酸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反应合成亲水性的带疏水长支链的缔合增稠功能单体,此单体和丙烯酸均溶于水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合成活性染料印花糊料,工艺流程简单,可有效地改善耐电解质性能,且织物印制手感柔软,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且得色量高,在较高粘度下印花时布面均匀性和海藻酸钠相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