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及其生成路径研究——以云南省A乡村小学为例
【6h】

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及其生成路径研究——以云南省A乡村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1.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关键

2.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

3.村小教师乡土情怀严重缺失影响乡村教育振兴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3.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1.文化存在论教育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五)核心概念界定

1.乡土情怀

2.乡村教师

(六)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对象的确定

1.研究思路

2. 研究内容

3.研究对象的确定

(七)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重点和难点

2.主要研究方法

一、溯源: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内涵、表征与价值

(一)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内涵

1.教师教育情怀的时代呼唤

2.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实质内涵

(二)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现实表征

1.乡土文化认同感

2.职业归属感

3.职业使命感

4.自我价值感

(三)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价值

1.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养

2.乡土情怀是爱国情怀的基础

3.乡土情怀是乡村教师职业坚守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追踪: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的现状考察——以云南A小学为例

(一)研究设计与过程

1.调查工具的选择

2.调查对象

(二)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现状阐述

1.乡土文化认同感缺失,乡土气息减弱

2.职业归属感孱弱,离职倾向显然

3.职业使命感薄弱,乡村教育精神之根失守

4.自我价值感偏低,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

三、归纳: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

1.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

2.人格特质属性的不同

3.专业素养的缺失

4.个人价值取向的片面化

5.反思意识的缺乏

(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1.社会生态环境的不理想

2.教师管理与培养体制的不完善

3. 学校乡土文化氛围的淡化

四、探索:乡村教师乡土情怀生成的核心机制与路径

(一)核心机制

1.“仁爱之心”是乡土情怀生成的情感保障

2.“责任感、使命感”是乡土情怀生成的内在信念

3.“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是乡土情怀生成的品质特性

4.“获得感、满足感”是乡土情怀生成的目标指向

5.“包容之怀”是乡土情怀生成的理想境界

(二)生成路径

1.教师个人:凝练乡土情怀生成的核心价值品质

2学校:优化乡土情怀生成的软环境

3.社会:构筑乡土情怀生成的多维支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