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外科治疗探讨
【6h】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外科治疗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 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病例资料

2.2外科手术策略及方式

2.3术中麻醉管理

2.4术后管理

2.5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结果

3.1一般情况

3.2手术方法及术后病理

3.3术后情况

3.4术后随访

第四章讨论

4.1肺减容手术效应机制

4.2肺癌手术风险因素评估

4.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靶区的确定

4.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机能锻炼

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手术后并发症

4.6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外科治疗指征

4.7问题与展望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其进行性肺功能减退,通常认为不能耐受标准的肺癌外科手术。肺减容手术通过其肺减容效应能够改善部分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使得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外科治疗的可能性,甚至耐受标准肺叶切除术。本研究通过利用肺减容手术效应机制,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外科手术指征。 [方法]: 连续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科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20例。 术前根据CT或PET/CT检查,临床分期为cT1-2N0-1M0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常规进行呼吸机能锻炼,包括术前戒烟1周以上、爬楼梯>3层、起蹲训练、深呼吸、憋气、咳嗽练习、腹肌和下肢肌肉锻炼,对于预测术后FEV1(ppoFEV1)<40%患者进行运动心肺功能锻炼,VmaxO2>15ml/kg/min考虑行肺叶切除术;术前依据双肺核素灌注扫描和胸部CT确定肺气肿靶区,根据肿瘤和肺气肿靶区所在部位决定手术方式,如果肿瘤和肺气肿靶区在同一肺叶,则直接按标准肺癌手术进行;如果肿瘤位于中叶或舌叶,而肺气肿靶区位于其它肺叶,可以行中叶切除或舌叶切除加同侧的肺气肿靶区切除;如果肿瘤位于功能良好的肺叶(除中叶与舌叶),而肺气肿靶区位于其它肺叶,手术风险明显增大,则认为不适宜行手术。 分析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术后漏气、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死亡率),Kaplan—Meier统计分析1、3、5年生存率,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中,全部为男性,年龄68±7岁(51-77岁)。术前肺功能:FEV11.18L±0.2L(48%Pred),FEV1/FVC55.5±9.4%,MVV44.1L±11.3L(47%Pred)。其中18例肿瘤位于肺气肿明显的肺叶,仅行了单纯的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余下的2例术前双肺呈弥漫性肺气肿改变,1例行了单纯的舌段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另1例行了右肺中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分期Ⅰ期患者有16例,Ⅱ期患者3例,Ⅲ期患者1例,其中有1例术中发现肿瘤部分浸润到降主动脉外膜,1例肿瘤侵犯临近的肺叶,住院期间无患者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8例漏气时间延长,6例心律失常,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因残肺严重漏气和出血行修补术加止血术,7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出现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1例出现声嘶。所有患者都能耐受手术,中位生存为48.0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5.2%、37.6%。 [结论]: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如果肿瘤和肺气肿靶区位于同一肺叶,尤其是上肺叶,如果FEV1Pred≥25%,VmaxO2>15ml/kg/min,通过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和机能锻炼,仍然有部分患者能够耐受标准肺叶切除术,取得较好的外科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